特朗普喜歡信口開河,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幾乎所有民粹主義傾向的領導人,都個性張揚、不修邊幅甚至信口開河。但真正的精英主義,精髓是律己和擔當,享受權力的前提是承擔責任,身先士卒,公平公正。而不是在利益面前爭先恐後,面對困難躲得比誰都快。

近年來,民粹主義愈來愈成為國際政治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其佐證就是愈來愈多叫嚷民粹主義口號的政治家當選國家領導人。最近,一直高舉印度教民族主義旗號的印度總理莫迪取得連任,勒龐領導的法國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擊敗了總統馬克龍的「共和國前進黨」,成了法國得票率最多的政黨。

再往前,一左一右兩位有強烈民粹主義傾向的總統分別在墨西哥和巴西就任,極右翼選擇黨在德國大選中取得歷史性突破。更早的時候,排拒移民的「五星運動黨」在意大利政壇崛起,鼓吹「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了美國總統……

民粹主義的存在是為了抗衡精英主義

民粹主義的概念並不確切,它只是一種情緒還是有穩定的核心價值,都是有疑問的。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民粹主義是作為精英主義的對立面存在的,而與左右翼沒關係,左派可以搞民粹,右派也可以搞民粹。

民粹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對精英和專家的懷疑與不屑,主張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把普通群眾當作改變的唯一決定性力量。所以就不難理解,幾乎所有有民粹主義傾向的領導人,都有個性張揚、不修邊幅甚至信口開河的毛病,因為只有這樣才顯得出和精英的差別,顯得夠平民化,能夠和支持者同聲同氣。

在精英的話語體系裏,民粹主義不值得一提,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在發洩絕望情緒而已。然而,民粹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的勃興,並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在精英鄙視之下就會自動消失的。事實上,精英自身對此要負很大的責任。

貧富懸殊引至民粹主義崛起

首先,貧富差距的擴大和中下層民眾的失落感,是民粹主義興起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的貧富差距都在持續擴大,贏家通吃的現象愈來愈嚴重,這已經被各種各樣的民調數據所證實。而英國時隔多年的兩次脫歐公投截然不同的結果,就是最生動不過的例證。

2016年7月,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貿然發動脫歐公投,結果英國意外脫歐。過去近三年來,脫歐進程的波折已經導致兩位首相下台,英國社會嚴重撕裂,無法形成共識。按這個趨勢下去,英國的進一步衰落甚至分崩離析都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不是英國的第一次脫歐公投。在41年前的1975年6月,在加入歐盟前身歐共體兩年之後,面對英國社會在此問題上的不同聲音,時任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也曾經組織過一次全民公投。最終,「留歐派」以超過66.7%的支持率獲勝。

從1975年的66.7%到2016年的48%,留歐支持率的大幅度下降,根本原因是很多英國人發現加入歐盟不但沒能帶來好處,壞處反而一大堆。在2016年6月BBC推出的紀錄片 Europe: Them or Us 中,有一集以英國漁業的衰敗為例,描述了加入歐盟對當地傳統行業的影響。

影片中,居住在泰恩河北端的漁民約翰·埃利斯(John Ellis)吐槽說,在加入歐盟前當地魚市一天的交易量是12000桶,現如今只剩下200桶。未加入歐盟的挪威和冰島,至今還在向英國出口數以萬計的魚品,而英國自己的漁民卻因為漁業配額限制被逼減少產量。在他勞作的海灘上,時不時出現被荒廢的英國漁船木板,在海水的浸泡下已經露出青苔。

在精英的眼裏,歐洲一體化的好處多得說不完,對他們本人來說,一體化也肯定是好事,他們可以方便地到處遊走,他們的產品或理念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市場和關注。對於時時身處錦衣華服環境裏的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這麼美好,像約翰·埃利斯那樣利益受損又因為能力見識有限而無處可去的大眾,是不在他們的視野裏的,這些人的困境,他們看不到,即使看到了,也很難有切膚之痛。

最終,憤怒的大眾用選票懲罰了精英,宣洩了怒氣。脫歐就這樣發生了。而美國那些選了特朗普的人,未必不知道特朗普不可能幫他們尋回失去的工作機會,但他們的首要訴求是教訓對他們置之不理的希拉莉。希拉莉落敗,這對他們就夠了。

憤怒的大眾用選票懲罰了精英,宣洩了怒氣。脫歐就這樣發生了。(Pixabay)
憤怒的大眾用選票懲罰了精英,宣洩了怒氣。脫歐就這樣發生了。(Pixabay)

社會改革過快 未能與人民同步

其次,過去幾十年由精英主導的社會文化變革,進展太快,超過很多人的承受範圍。

二戰之後,自由主義在西方世界佔了主導地位。這種思潮的核心是去除政府加諸於人民身上的各種限制,張揚人的個性和價值,扶助弱勢群體。於是,一些此前幾百上千年都被嚴厲禁止和討伐、帶有恥辱印記的行為,比如賣淫、墮胎、吸毒、同性戀等,漸漸成了個人權利的一部分而見怪不怪。

在精英話語裏,這都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任何對這些現象的攻擊和看不慣,就成了落伍、保守、反動的代名詞。而為了保護弱勢群體,政治正確應運而生,人們不敢亂說亂動,甚至連「聖誕快樂」都不能說,生怕被蓋上「種族主義」、不尊重其他宗教的標籤。

然而,懷疑和不滿始終是存在的,任何一種力量都有相應的反作用力。在基督教文化裏,反對同性戀和同性婚姻的人的疑問是:既然《聖經》規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那麼同性婚姻的基礎是什麼?同性戀都可以接受的話,下一步合法化的是什麼?亂倫還是獸交?人的自由可以無限伸展嗎?邊界是什麼?

這股壓抑了多年的情緒,近年來日益顯性化。整天為LGBT群體鼓與呼,聲稱變性人可以自由選擇上哪種廁所的民主黨輸掉了總統選舉,而帶領選民大聲喊「聖誕快樂」,罵墨西哥人都是強姦犯的特朗普順利當選。

以個人利益為先 官民矛盾更嚴重

第三,精英的自私和不負責任,消解了他們的道德立場,連帶着他們的理念也被大眾嗤之以鼻。

真正的精英主義,精髓是律己和擔當,享受權力的前提是承擔責任,身先士卒,公平公正。現在精英之所以被鄙視被聲討,根本原因是精英們自己行為不端,不再遵守精英主義的行為規範,在利益面前爭先恐後,面對困難躲得比誰都快。

在越南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權貴的子女走上戰場、為國效命甚至犧牲的例子比比皆是。總統羅斯福的四個兒子全都上了火線,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約翰·肯尼迪也曾經參加二戰,以海軍上尉的身份在所羅門群島和日軍激戰,差點喪命,約翰的大哥則死在了二戰戰場,而他們的父親老肯尼迪是富商和美國駐英國大使。

這種上層精英為國獻身的精神,近些年已經蕩然無存。克林頓、小布什、特朗普都曾經在越戰期間被美軍徵召,但都通過各種方式逃過了兵役。到了伊拉克戰爭,一線美軍的負擔和犧牲幾乎全由下層社會承擔,精英階層已基本置身事外:當時國會兩院500多名議員,僅有6人的子女從軍,其中只有一人在伊拉克服役,這就是已故參議員麥凱恩的兒子吉米。這也是麥凱恩生前備受尊重的重要原因。

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華爾街精英的自私自利,給美國和全世界造成的破壞到今天也沒有完全被消化掉。但那些始作俑者,不僅幾乎無一受到懲罰,而且還得到了政府的救助,獎金分紅完全不受影響。這些極端不合理的現象,不斷推高着大眾對精英的敵意。民粹主義和反智主義的流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前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曾於二戰擔任美軍軍官,期間因英勇救助落水船員,獲頒發紫心勳章。(Pixabay)
前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曾於二戰擔任美軍軍官,期間因英勇救助落水船員,獲頒發紫心勳章。(Pixabay)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趙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