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角力了一年半有多,至今未分勝負。這樣的發展與美國總統當初的預期分別很大。他曾信心十足地告訴美國人,要贏這場貿易戰,於他而言真是易如反掌,結果卻是在美國不斷以增徵關稅的方式向中國施壓下,中國仍堅守底線,不為所動。
特朗普原以為,中國輸美產品的總量遠高過美國輸華的產品,而且原先美國對從中國入口商品所徵的關稅亦普遍低過中國對美國商品所徵的關稅。在這種客觀情勢下,如果大家鬥增徵關稅,中國手上的籌碼一定比美國少,難作等量的報復性還擊,結果中國一定吃虧。他預期中國遲早會吃不消,最終得向美國讓步。
在開始時,美國只是選擇性地對其中百多億中國商品徵25%的關稅,後來不斷把徵關稅的商品範圍擴大,直到把所有5000多億的中國輸美產品都納入增徵關稅的範圍,還威脅把關稅的徵稅率從25%增至35%。
此外,美國又對一系列的中國高科技公司進行全方位打壓:不向這些公司出售零部件、不許學術機構與這些公司合作、不許這些公司的產品在美國銷售,還發動美國的盟友一起抵制這些公司的產品與服務。
另一方面,特朗普連香港的社會問題亦不放過,一併拿來向中國施壓,暗示如果中國不肯在貿易談判上讓步,香港問題將「有排煩」。
在美國接二連三的施壓下,特朗普原以為中國很快會屈服,不得不向美國求饒。但中國的適應能力遠比美國強,產品沒法輸去美國,就賣去歐洲與第三世界。結果中國的出口只是對美國略有回落,跌幅不足5%,但中國的整體經濟仍在增長,只是增幅沒有以前那麼強勁罷了。
美國推動中國經濟策略轉移
其實,中國政府近年一直在努力,把經濟增長重心轉移到內部的需要,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美國對中國出口的打壓,正有助推動中國在經濟策略上的轉移。
相反,貿易戰對美國自身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弊多於利。中國輸美產品雖然略有減少(今年首8個月跌了不足4%),但美國對華的出口卻大幅減少(今年首8個月跌了24%),導致美國對華的貿易赤字在這段期間增加了8%。這樣的戰績實在很難拿出來向美國人民交代。
在這種形勢下,特朗普應比習近平更想貿易戰暫告一段落,否則明年大選就未必順利。為此,特朗普一改之前的談判策略──非要達成一個全面的協議不可,而改為願意接受中國提出來的先易後難的折衷方案,先簽一個局部協議也可接受。這項轉變,為今次談判有成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特朗普不斷宣之於口的是中國會增購美國的農產品,因為美國農民對他的支持是明年大選他能否勝出的關鍵,所以只要中國在這方面願意配合,特朗普就不一定再堅持要在協議上加上一些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蠻加干預的內容,而對一些中國不肯讓步的內容,特朗普亦會同意留待下一階段再談。此之所以,我認為今次談判,即使還有波折,最終應可取得一定的協議。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