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工作者,經常收到朋友的查詢,有些朋友詢問子女在學的問題,也有些朋友詢問學校的資料。很多年前,我收到的是一個媽媽身份的朋友致電查詢,給我看她丈夫的一封信初稿,爸爸想繼續寫及交給校長。當年我給了一個即時答案,信件之後沉底。最近在不同場合遇見久違的朋友,也包括這對夫婦,不期然勾起回憶,在電郵信箱的底部又把信件找回來。在得到朋友的首肯後公開以下部分內容:
朋友的信件
昨晚本人到學校參加家長班,在老師簡介當中,得知三樓的工程計劃,對校長在上任不足一年的時間,就能定下宏圖大計,並予已實行,本人對校長的能力及遠見心悅誠服,相信學校在校長的領導下,必定大有作為。
在前日,本人和太太接到通知,得悉本人的兒子因成績未能達標,被知會轉校。記得在得悉學校的決定時,本人和太太的心情都即時跌落谷底,真有像被宣告身患絕症的感覺。臨走前的禱告,想起將要離開,想起要再為兒子找尋合適的學校,想起過去和兒子一起努力温習的日與夜,想起他在這些日子所取得的進步,似乎都付諸東流。這時我的內心充滿徬徨,很擔心以後兒子因要面對環境轉變的種種困難,都禁不住流下男兒淚,待祈禱完成時,張開眼睛,發覺太太正在抹乾眼淚,原來她哭得比我更厲害。其實早在大半年前,發覺小兒的成績已開始追不上時,我們亦已商議過兒子的出路問題,面見前其實已有心理準備,但當事情真的發生時,竟會落得如此悲傷!
回家後,心情雖然漸漸平伏,但都沒有將該天所發生的事情告知小兒,怕會影響他第二天的評估成績。這一兩天,我們已開始為他找尋學校,但一時間漫無頭緒,其實在小兒入讀貴校前,已替他做過大量找學校的工作,記得當時和小兒幾乎踏遍香江路,最後才有幸得到舊校長的接納,准小兒重讀小一。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無助、挫敗與徬徨,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而這些不快的經歷,不期然在這兩天一一浮現出來。
從校長主持的家長會得知:校長的兩位小朋友都是天資聰敏和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未來精英,本人和太太在遇到轉校問題時的重重困境,相信校長未必能深切體會,而第二次再轉校對小兒的打擊,更是未知之數。
在此本人十分希望校長在發展鴻圖大計之餘,能抽一點時間,給與本人、太太、小兒及其他面對同樣問題的家長們一點寶貴的意見。
最後,我想引用另一位校長的精句與校長分享,雖然小兒未能有幸入讀該校,但我十分相信她講得出,就做得到。她說的精句是:「我如果收你的孩子入學,我就一定會盡力把他/她教好!」對這位校長的承擔,本人實在極之欽佩!不知校長對這精句有何感想!
學校就是要把學生教好
以下是我的問題:
- 學校現在是教唔掂就踢走,請問有無想過用特別方法教好程度追不上的學生呢?現在的做法係沒有承擔,推卸責任的消極做法,有違辦學的基本原則。
- 對於老師說小兒上堂時被同學恥笑和排擠(因他答錯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同小兒無關,而是在同學及老師身上,請問老師是否應該教同學不用歧視的態度去看待能力弱的同學,而同學亦應學習用容忍及接納的態度去看待能力不及的同學,這些是做人處事的最基本態度,是每間學校都必需教的!
- 德蘭修女創立之收容院,專門收容一些被遺棄的貧病及垂死者,這是我心目中的基督偉大精神,現在學校遺棄能力弱學生的做法,是背棄了這偉大的基督精神!基督教精神是不是已不再講愛心及接納了?
- 是不是一間好學校呢?表面上是,但內裏卻不是。我相信一間真正的好學校是有教無類,不會踢走能力弱的學生而只留下成績好的。
- 如果是純商業運作,就市場需要而收生,請放下基督教的假面具!
爸爸還想給學校一個評語:這並不是一間好學校,一間好學校是會將成績不好的學生盡辦法變為成績好,而不是只教成績好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都無需太依靠學校教!對學校為兒子祈禱,他覺得不用了,因為鱷魚淚是沒有意義的。
信件其實只是一個初稿,事情也沉了底。
這個被爸爸喻為「岳不群」的校長,每次在公開見報後,爸爸總是氣上心頭。爸爸給了學校一個零分,總覺得校長滿口仁義道德,口是心非。我作為旁觀者,倒是十分欣賞這對夫婦。爸爸中文修養不算好,但是因為一口氣,就寫出了洋洋千字。媽媽雖然只顧家頭細務,不大懂現代科技,但極具智慧和毅力,知道爸爸是想發洩,但發洩無補於事,就把眼淚吞進肚子裏,重新站起來,默默耕耘,帶着孩子跨過一關又一關。孩子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身軀及智慧日漸成長。而事實上忙碌的媽媽也把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倒是爸爸每每看見報章有關宣傳學校的報導後就想拆掉學校招牌。
他們的故事,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而言,我感到無語,也許還是老問題,硬件工程、校譽都是表面的,教育的目的究竟為了什麼?作為家長的讀者們,你又有什麼牢騷要發呢?或者又有什麼故事要分享呢?作為教育界同工,要是你錄取了能力稍遜的學生,而最終你認為你正確的專業判斷告訴你:他比較適合在其他學校就讀而需要請走他的話,你又會怎樣做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