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頂遠眺》(洞簫:譚寶碩、古箏:徐美婷、笙:彭康泰)(選自New Century Workshop《天地和合》專輯)
有個考古學家,到一個客家村落考察。
在一間殘破的舊屋天井中,他發現有一條石雕欄。
這條石雕欄非常殘舊,長年半埋在破碎的雜物之中,上面堆放着一些水缸陶罐,長滿青苔。考古學家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確認這個雕欄是兩千年前的古物,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
考古學家找到舊屋主人,是一個村裏的老頭。
考古學家告知老頭這條雕欄的重要性,并提出以相當高的價錢收購。
老頭一口答應了。
本來他已經打算把這間舊屋清除,重新蓋上新房讓兒孫住,鏟泥車都安排好了。
這下可好了,這些破爛有人看上眼,還賣得好價錢,老頭非常高興。
考古學家和老頭約定,一個星期後來搬走這條雕欄。
考古學家走後,老頭心想這條爛石頭這麼值錢,我得把它清洗乾淨才交給人家。
老頭喊來村裏的年輕人幫忙,把石雕欄抬出來,然後把泥土清洗乾淨。
老頭看雕欄仍有污垢,找來專門清潔石材的朋友,用化學藥劑把雕欄清洗一遍。
老頭仍未滿意,找來石匠朋友,把雕欄上面有磨損的地方刻上一些新花紋。
老頭看着煥然一新的石雕欄,這回滿意了,就等考古學家來取。
考古學家來了。
考古學家對着這條全新的石雕欄,只有無可奈何,欲哭無淚。
文物最重要的價值,是它們身上的印記,蘊藏着無數精彩故事。
好好的一件文物,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歲月留痕,所有事物都會刻上深深的印記。
所以要理解殘缺之美,它告訴我們世事無絕對完美,要接受現實的不足。
所以要理解滄桑之美,它告訴我們時光荏苒,人生無常,世事總會成住壞空。
古舊之物雖然殘破,但它們身上的所有殘破,會告訴我們真實的歷史事實。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重要資產,不要忽略了文物的重要性。
李白的名句流傳千古:「天生我材必有用」。
社會上的「有用」、「無用」、「成功」、「失敗」是用世俗的功利標準去衡量,是世俗短視的價值觀所產生的規範。
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有其因緣,都有他的作用。
無用之用,是為有用。
所以人人平等、眾生平等
中華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是圓融的文化。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值得尊重。
世上所有事物,都可以令我們成長。
一個人的視野和品味,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要感知天地萬物的變化,體會歲月時光變幻無常。
以深刻的人生體驗,學會學習,學會理解,學會尊重,學會珍惜。
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其意義。
無用之用,是為有用。
原刊於作者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endif]-->!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