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僱傭軍團瓦格納早前兵變,揮軍直達莫斯科外圍200公里,舉世震驚;但瞬即被總統普京擺平,又令人瞠目結舌。兵變顯示俄國內部特別是軍方之間的深刻矛盾;但在36小時內能夠令瓦格納領袖普里戈任出走白俄羅斯,亦顯示普京迅速解決危機的能力。
唯西方政界及評論界基於反專制及崇尚自由的政治理念,普遍側重於危機之前半部,即普京遭到強而有力的挑戰,及他失去了對俄國局勢的控制,而忽視了他在事件後半部的表現。因此,西方評論界出現了像普京已步入「終結的開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或「獨裁者的黃昏」(twilight of the dictator)之類的評斷。
但我卻更同意美國的俄史專家Stephen Kotkin的結論:普京政權是「空洞的但仍強而有力」(hollow yet still strong)。
迅速平息兵變 顯示普京能力
值得注意是,瓦格納雖是私人軍事部隊,但它卻是俄國的部隊,其運作服從於俄國國家利益;它也是從俄國防部取得武備。普京在俄國掌權20年,瓦格納的成立及興起顯然得到普京強力支持。事實上瓦格納也不負他的期望,過去10年參加了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包括敘利亞、利比亞、中非共和國及馬里,主要是維護及擴大俄國國家利益。有評論認為,在侵烏戰爭中倘沒有瓦格納集團,俄方早已倉皇敗退了。
若說普京陷於「統治期的黃昏」,那麼其黃昏始於他發動侵烏戰爭,他以為可輕易在烏克蘭建立傀儡政權,卻反而陷入一場泥沼戰爭。不過一年多以來,他基本上掌控俄國國內局勢,其「特別軍事行動」旨在令烏國「去納粹化」的宣傳仍為民眾接受。直至今次兵變,正當人們預料一場俄羅斯內戰即將爆發之際,他又迅速解決事件,顯示其過去20年統治並無白費,他的權力仍然穩固。
或會「永續執政」的領袖
普京在聖彼得堡發跡,於1990年代末成為葉利欽的繼承人。當時正值蘇共體制崩解後,新體制未形成,全盤西化的「休克式治療」經濟政策又遇失敗,全國正陷入新舊體制過渡的混亂期。普京上任後經歷了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從初任總統即碰到核潛艇庫斯克號(Kursk)沉沒的大危機時手足無措,甚至要尋求英美協助,變成一個在2020年修憲公投中取得78%票數支持、在他明年任滿後有可能「永續執政」的領袖。正因為這種野心,我不認為普京會心甘情願在2024年下台。
通過種種計謀及鬥爭,普京削弱地方政府的諸侯式自治,減低司法機構的獨立審訊權力,通過暗殺及囚禁,系統地消滅政治反對派,包括記者及財閥;設立網絡監管機構,控制資訊傳播,分化公民社會組織,阻止俄人與外國接觸,抗衡英美等外國干預等,藉以仍然能夠勝出選舉而掌權至今。最重要是,除了俄國正規軍,他還組建了約40萬人的「近衛軍」,直接受其控制。在任何獨裁國家,控制軍隊仍然是執掌權力的前提。
如眾所料,送走普里戈任後,普京立刻加緊清除國內反對勢力,目前最重要是徹底消除瓦格納武裝力量,後者在聖彼得堡的辦公室早前被圍封、招牌遭拆除;不過在非洲及中東的活動相信不會停止,但肯定不會擴張了。剩下的數萬士兵也有多種出路:或歸順俄國防部,或告老歸田,或隨普里戈任到白俄行動。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已公開說明,可邀請瓦格納軍士出任白俄軍隊教官,訓練其士兵。但俄國內還有其他私人軍事公司,普京也會將這些私人武裝力量加以整頓及融合,方便控制。
從烏克蘭方面看,瓦格納兵變是大喜事。俄軍內訌,烏軍壓力稍減。誠如一名烏軍軍士在電視上說「我們聽見這個兵變消息,立刻準備爆谷及飲品了」,可惜這個好消息未能持久。不過烏軍卻藉兵變事件在東部從多個方向發動反攻,包括東部重鎮巴赫穆特。事實上,從6月初開始反攻,烏軍稱已奪回俄佔的東部及南部7個村莊。更有報道認為,自兵變後,烏國已收回2014年克里米亞遭吞併以來,被俄國奪去的東部領土。不過在南部的戰事仍持續,看來俄烏雙方的戰爭正陷於爭持不下的僵局。
俄國似失「戰爭邏輯」
去年2月俄侵入烏克蘭,不久被逼退之後,我當時認為雙方都難取得勝利。一方面,俄國面積大,軍隊實力不弱,更擁有核彈威嚇力,相信不會認輸;另方面,烏國土被侵,人民流離失所,軍隊抗敵士氣如虹,勢必爭回領土。一年多下來,俄方似已失去「戰爭邏輯」,既不能揮軍直入敵土、建立偽政權,也不能妥協求和,只能以飛彈及無人機亂炸城市,殘殺普通市民。
但烏方要贏得勝利也不容易,雖然北約全力支持烏軍抗戰,唯西方不支持烏軍佔據俄國領土,這也是北約至今不願向烏方供應戰機的原因。沒有空軍支援,烏軍始終不能得到持久的勝利。况且普京一再恐嚇西方可能出動戰術核武以防衛國家,北約不免投鼠忌器。我當時預計雙方很快會開始會談,並達到妥協解決方案,但如今和談似遙遙無期,令人猜測普京是否喪失了理性。
不過細察普京的從政歷程,他不可能是個鹵莽之徒。俄烏戰爭的延綿,對他有何好處?我想起普京為「永續執政」而修憲。當年他為了不違反憲法,轉變軌道改任總理,之後復任總統;2018年連任後,再修憲以求「永續」,而俄烏戰令他在國內的聲望不降反升。利用這場戰爭以使他的執政野心可延續下去,也許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重要原因了。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