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歷史,中四至中七都有修中史和西史。各國歷史當中,我修讀過歐洲的俄國史、德國史、兩次世界大戰;亞洲的日本史和印度史等,但,我還是較喜歡讀中國歷史。預科時修中史一科要考斷代史,鍾老師選了隋唐史,但我卻對之興趣不大。現在,若我去選,不是選秦漢史便是清史,前者是中國帝制、政制、版圖的奠基,後者是中國最後一個皇朝。
後來,我對西周和東周史甚感興趣,可惜歷史太久遠,不易讀和考證。之後,我又喜歡宋史,因為宋朝重文輕武,太祖遺訓「不殺文人」,最嚴重的只是貶官或流放,大文學家和政治家輩出:歐陽修、文彥博、司馬光、范仲淹、王安石、蘇軾、文天祥⋯⋯可惜宋過於輕武,立國時版圖已較唐少了一大截。北宋失去燕雲十六州,南宋更不思進取,偏安江左,確實不成氣候!
「為君難」是雍正座右銘
近年,我最喜歡看滿清的歷史,滿族由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由順治入關代明至宣統退位凡12帝,國祚297年。女真族竟以約300萬人口統治了3億多漢人這麼長的日子,較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確實優勝得多!我對滿清十三帝都有興趣了解。清盛世,我最欣賞雍正,晚清,我最同情光緒。
少年時已對雍正奪嫡的野史深感興趣,亞視的劇集《大內群英》主題曲已很震撼:「陣陣熱風紛紛吹,幕幕紛爭濺熱淚」,萬梓良演四阿哥胤禛(即雍正),伍衞國演十四阿哥胤禵,結果四阿哥把6、7位親兄弟搞死,最終將遺詔「傳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為「于」字,結果在45歲登上帝位。
最近看了林乾的《雍正十三年》,內容主要是講康熙兩次癈太子和雍正以黑馬姿態奪位成功,但我最感興趣的是雍政勤於政務,上承康熙,下啟乾隆的功績。
「為君難」是雍正的座右銘,他登基第一年已御筆寫了這三個字,裝成巨匾,掛在養心殿。同年,把3顆紅色的壽山石刻成「為君難」的壐和玉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語出《論語》。北宋歐陽修也曾寫一篇《為君難》的文章,是儒家對君主勤政愛民的期望。
國史上最勤於朝政的皇帝
一直有許多揣測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不利其施政。而且康熙長壽,子孫眾多,身處的環境有許多潛在的反對勢力。雍正不得不做事謹慎,一絲不苟。另外,康熙為一代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出類拔萃的,要超越這座高山,實在艱難得很。其實康熙14歲親政至68歲退位,主政足足50多年,到康熙的晚年有許多政策已呈敗象或流弊,雍正要急急修政,以鞏固朝廷的綱紀和效率。
雍正是愛新覺羅氏中最勤力的皇帝,甚至是中國史上最勤於朝政的皇帝,在位13年沒有南巡或遊樂打獵,享受人生,卻是埋頭苦幹批閱奏摺。他設軍機處,凡事親力親為,事無大小都會過問。諸葛亮是因為鞠躬盡瘁而死的,雍正也是捱壞累死的,而非死於野史中的呂四娘和血滴子。
雍正的御書微批甚多,書法遠勝兒子弘曆。乾隆幸得父親打穩江山,消遙自在,七下江南,處處御書,作詩幾萬首。雍正帝位之來,有其先天缺陷,卻成就了好大喜功的乾隆,自號「十全老人」,南征北戰,編《四庫全書》。歷史要還他一些公道!曹操和雍正都要深入些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