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原的地舖這麼多?

近年「真.共享」經濟大行其道,這個不斷開地舖的策略會否變得不合時宜?
一些同事和朋友一直有這個問題。「這麼多」不是指中原的成功(我可不是說中原不成功,現在中原的市佔率超過20%,絕對算成功),同事和朋友所指的,是中原地舖成行成市,有些地方甚至是「梗有兩間喺左近」,我曾經見過50米內的一條大街兩旁有三間中原的地舖,差不多行兩步就到另一間地舖。在他們的眼中,中原地舖的數目似乎是「過多」了。
 
隨便找一些經濟或地理的理論都會指出,與其在同一條街上開兩間地舖互爭生意,不如分散投資在兩條街,那麼可以接觸到的市場應該會更大。不過,中原(以及另外一兩間大型的地產經紀行)卻似乎反其道而行。

 

早着先機,提倡「公盤私客」

 
其中一個可能的關鍵是「公盤私客」。以往在香港和外國,地產經紀行業很多時都是「私盤私客」,即是一個經紀接了一個盤,業主的聯絡和價錢底線只有他知道,其他人要做,便一定要跟他合作。相反,中原奉行的是「公盤私客」。
 
根據施老闆(施永青)所言,就是公司的盤,所有的員工或者這個區裡面的員工共享的。現在有電腦要共享盤源當然較為容易,但其實中原在沒有電腦的時代便已有盤口登記冊。
 
換句話說,中原可能是比 Uber 更早發明共享經濟的始祖。
 
相比「私盤私客」,盤源共享的「公盤私客」的網絡效應更大,這制度下中原更有誘因盡量搜羅同區的所有樓盤。假如同區有100個盤,你 (和你的同事)手上共有99個,你跟買家說你手上有一個筍盤也會較有說服力。買家第一時間想起你,賣家也會因此更樂意在你公司放盤。
 
難怪首先發明「公盤私客」的中原在九十年代初開始,便比其他地產經紀發展要快得多。我最近的親身經歷:太太的物業最近放租,在各大小經紀舖都有放租,結果是經中原介紹的租客比其他地產經紀要多很多。
 
當然,香港舖租不便宜,加上近年「真.共享」經濟大行其道,這個不斷開地舖的策略會否變得不合時宜?這我沒有確實的答案。我只知道如果有一個地產界的 Uber,它必定會先開拓現時幾大地產經紀覆蓋不了的地區,把中小型經紀分散的盤源共享。
 
現時市場上的確有幾個嘗試共享樓盤的手機 app,而它們的確在一些小型地產經紀割據的地區較為多盤。雖然現在施老闆為中原上市忙到一頭煙,「真.共享」經濟對中原生意的威脅仍然是不可不察。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轉載。
 
(圖片:wikimediacommons)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