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精神拼搏勁 奮發圖強覓志趣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專訪(上)

出身於草根階層的鄭教授全憑「愛拼才會贏」——不服輸的刻苦精神,克服學習階段遇到的種種挑戰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Prof. Leonard Cheng)來自內地,自小家境並不富裕,小時候的他面對語言難關和較差的學習環境,憑着潮州人「愛拼才會贏」的堅毅精神,在每一個重要階段迎難而上,「用知識改變命運」,達成理想。艱苦的學習歷程令鄭教授深深明白到教育的重要性,驅使他在嶺南大學繼續推動博雅教育。他認為博雅教育的最大好處是:「令學生的知識層面更廣闊、更淵博;課程設計不會太過狹窄,嶺大除了有文科、藝術學科、理科、自然科學外,亦有社會科學和工商管理學科。課程設計盡量廣闊,令學生的知識更多元化。」 鄭教授堅信多元的知識,廣博的視野能讓學生找到人生志趣,奮發圖強,追尋夢想。

少時目標簡單  感恩父母支持讀書

幾十年前的香港,中學畢業已經可以在辦公室做白領,在薪酬上與他藍領工作大相徑庭。小時候的鄭教授目睹爸爸在姑母的雜貨鋪當夥計,一個月工錢只有幾十塊,而辦公室工作則可以賺到幾百塊錢,於是就以考上中學,當上白領為目標,並沒甚麼明確的鴻圖大計。他在年少時的基本願望是有比較滿意的事業、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班好朋友,從未曾想過要當大學教授。回想當年,鄭教授對於父母儘管家境清寒仍支持自己讀書仍存萬分感恩。雖然作為家中老大,但父母並沒有要求他小學畢業後要馬上投身工作,反而鼓勵他要勤奮讀書,才讓他有機會走上學者之路。

小學數學成績差  遭嚴師狠罰後發憤圖強

考獲經濟學博士的鄭教授小時候原來並不是數學天才,小學時更經常算錯數、寫錯字。鄭教授十分感恩當時遇上了對他要求非常嚴厲的老師麥主任——錯一道題就要罰抄三次,再錯一次又再多罰三次。就是在傳統的「罰抄寫」教學模式之中,鄭教授不知不覺提升了數學學習的專注力和嚴謹度,與此同時,鄭教授發現這種抄寫模式能大大增強學習記憶,並把之應用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之中,學習成績也因此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父親找來「大哥哥」補習英文  一對一教學清楚明白  成績飆升

來港新移民普遍有不諳粵語、英語的困難,鄭教授當年也不例外。當大夥兒一起朗讀英語課文的時候,他會跟着誦讀,但當他自己一個被老師點名朗讀時,他就讀不下去了,即使到大型補習班補習,但是他仍是跟不上進度,沒甚麼效果。後來鄭教授的爸爸請來朋友的侄子替他補習,一對一授課。正正是「大哥哥」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鄭教授的困難,令他建立自信,使他的英語成績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為他打好了攻讀中學的穩定基礎。

拼搏特訓考取政府獎學金入名校

鄭教授從內地來港後居住於條件較差的徙置區,潮州人拼搏的個性驅使他以讀書為出人頭地的途徑。11歲時,他從天臺小學轉到聖公會基德小學。由於基德小學不時借用同屬聖公會的拔萃男書院辦運動會,鄭教授看過美麗的校園後便萌生起考入該校讀中學的念頭。他每天課後花半個到一個小時做中英數各科功課以外的練習,經過三年努力刻苦的「加碼」操練和專攻特訓,鄭教授終在小學升中考試取得不錯的成績,在三萬考生中名列100多名,分數足夠入讀名校如皇仁書院、英皇書院,更獲得政府獎學金。最後,他選擇了入讀自己心儀已久的頂級傳統名校拔萃男書院。男拔注重學生的多元發展,採用活學活用的方法,將不同的課外活動元素加入課程相輔相成,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這為鄭教授進入更強調運用能力的大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六考入中大商科  受良師啟發專修經濟

鄭教授中六考入中文大學,本科主修商科,副修經濟。在中大期間,他曾經修讀來自台灣的余國燾老師的 “Money and Banking”(貨幣與銀行)一科,深受啟發。余老師不大側重研究,反而做了很多翻譯,從中學習經濟有名學者的東西用諸教學。學科其中有關英國的皇家銀行如何變成中央銀行,怎樣利用利息操縱黃金的流入與流出等有趣學問,誘發鄭教授對經濟學的興趣,令他下決心改為主修經濟。為此,他還利用一個暑假自修以「惡補」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包括經濟學所需要的各種數學。鄭教授深深體會到「良師」給學生帶來的巨大影響力,這也為他之後要成為教授,為傳承教學深深埋下了等待發芽、開花的種子。

出國留學 從國際金融機構轉戰學術界

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鄭教授到名聞遐邇的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UC Berkeley)繼續深造,攻讀經濟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海外留學的經歷讓鄭教授得到了難能可貴的實習機會,在讀研究院的第二年,他成功申請到世界銀行做暑期實習,崗位為項目分析員,職責是要審閱借貸目的、估算回報率、最終回報額、還款期等。經過這段寶貴的實習經歷後,他深入了解到世銀的日常運作及其主要職能——實際上只是一個放款人,放款給不同的國家。雖然在外來人看來,在世界銀行工作很體面,但這卻與他的期望——希望可以為不同國家的經濟規劃作出貢獻相距甚遠。最後,他打消了畢業後到世銀做營運工作的念頭,希望尋求更有意義、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從那時起,鄭教授開始考慮當教授、做學術研究。可是,在攻讀博士的五年期間,他的內心仍有掙扎,又跑去應徵了國際貨幣基金國家主管和世界銀行經濟研究的工作。豈料由於他不是在香港出生,再者也沒有申請歸化英國,他手持的CI(英屬香港時期的香港身分證明書,可以允許持有人到海外旅遊及返回香港)不能證明他的國籍,令無國籍的鄭教授在找尋國際機構的工作時出現極大的困難。之後鄭教授碰到一位在世界銀行發展研究中心短期兼職的英國大學教授,建議他可以先到大學教學、做研究,直到真箇覺得不喜歡,再去商界或者研究機構工作也不遲。他回心想想,也覺得有道理,認為此計進可攻、退可守。博士畢業後鄭教授去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任教,踏上教學、學術研究之路讓他找到了終生志趣,這一教就經歷了12個寒暑。

出身於草根階層的鄭教授全憑「愛拼才會贏」——不服輸的刻苦精神,克服學習階段遇到的種種挑戰,以知識改變人生命運!勇於嘗試、開放進取的態度讓鄭教授積極實踐,找尋人生志趣,全力以赴!

推薦書目

鄭教授熱衷於閱讀專業範圍以外的書籍,他推薦以下兩本好書給大家:

《生死疲勞》作者:莫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內容簡介:本小說寫一個人從出生到變成有錢人,至後來變成豬、牛、馬等動物,以動物視角來描述近代中國農村、農民和土地的發展經歷和文化大革命。鄭教授認為這種表現手法「很有趣」,對於增長通識、思考人生意義很有啟發性。

Crossing the Chasm《跨越鴻溝》 作者:Geoffrey A. Moore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曾於矽谷爲多家高科技公司做諮詢工作,結合親身體驗講述高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如何跨越鴻溝,從對新產品有濃厚興趣的小客戶群進入並開拓不一樣的主流消費者大市場的營銷策略。這本書曾經是矽谷創業者的聖經。雖然後來另一本叫 “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書更能引起讀者注意,但鄭教授認為此書內容富有深度,尤其是它是從初創企業的角度思考跨越鴻溝的問題,他自己也曾將本書用於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教學。

嘉賓介紹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Prof. Leonard Cheng)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後獲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頒發經濟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經濟系,回港後,先後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系主任及商學院院長。2013年獲委任為嶺南大學校長。

鄭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應用博弈論、市場結構分析、貨幣危機、國際貿易與投資、科技創新與模仿及外商在華直接投資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等。他曾於多份著名的經濟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並擔任《國際經濟學報》(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及《太平洋經濟評論》(Pacific Economic Review)的副編輯。

他多年來熱心服務社會,曾擔任不少本地及區域機構的顧問,包括出任廣播事務管理局(後來合併入通訊事務管理局)、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證監會非執行董事和證監會投資者教育中心主席。現為競爭事務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及政治委任制度官員薪津獨立委員會委員。

凌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