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005)在短短不足18個月,就更換行政總裁,既是意外,也亦符合預期。
文字說明一切,滙控在通告中稱,范寧與董事會協議下離任,而滙控主席杜嘉祺更明言,轉變為滙控更好把握將來機會,這兩句,基本上已經說明,范寧離任,幾乎是與被董事會叫走分別不大。由於范寧一向被指能力一般,上任靠歐智華力撐,現時在公布一份數字上較預期好的中期業績下離開,可算是一個不完美的完美結局。
事實上,與其說滙控業績勝預期,倒不如說成為市場從來未寄予厚望。英國存在極大硬脫歐風險,貢獻最大的香港市場正值震盪時期,滙控的確要位更果敢及有執行能力的領導,才會有真正起色。當年,歐智華極被看好,奈何收拾殘局後就未見有太大建樹,到范寧這一年多,來來去去,滙控予人重點只是強調成本控制,要收入升幅大於成本,不斷重複Jaws要正數,非常單調乏味。老實,滙控可節省的是員工,范寧當人力資源老總綽綽有餘,而非國際金融巨企高層吧。
危險多於機遇
或者,一如外間報道,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董事會不信任范寧,而與處事進取的杜嘉祺更格格不入,現在火速換人,確實充斥主席處事的影子。眾所周知,杜嘉祺在友邦保險(01299)時贏盡口啤,過檔滙控,為的是挑戰及證明自己。他一直傾向外聘意趣相投人選,現在真正進入杜嘉祺年代,對其本人或可能是危險多於機遇,因為滙控再繼續沒有成績,到時人頭落地的就是他自己。
老實,滙控仍然具備品牌,以資本水平衡量,依然穩健,派息漸進式增長,本應仍是一家不俗的金融股。可是,滙控股價不濟,而且是長期問題,投資者就會歸咎於增長表現,以目前行業的經營環境,仍然是相當難於滿足。基於持續令投資者期望落空,投資者無形在滙控策略上有更間接影響力量,在這個相互關係底下,滙控似乎未必會死守現在自九十年代以來的架構,任何更進取的體現價值企業活動,包括精簡高層架構,亦會一併考慮,短短一星期內兩位高層離任,且陸續有來,完全是一反常態大刀闊斧之舉。
提升表現,與急於求成,從來只是一線之差,關係在一念之間。滙控銳意求變可喜,怕的是出現後者情況,做出長遠錯誤但短線滿足市場及投資者的決定。歐洲不見有任何起色,本港空間已屆盡頭,似乎滙控可能自九十年代末期後,極有機會再沾手加大美國業務,再加注這個一度令自己陷入危機的市場。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