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本地體育新聞報道得知本港重劍一姐江旻憓傷癒復出的好消息,另外還有跳高好手楊文蔚在跟腱手術後的康復情況,令我有感而發,寫寫有關運動員受傷的問題。
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做得運動員便要面對受傷的痛苦。雖然運動員無法與受傷絕緣,但卻可以減少其發生次數或更重要的是避免影響運動生涯的嚴重和致命受傷發生。
超越自己 追求突破
說到這裏,令我想起曾經創造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並且是2004年雅典奧運跨欄金牌得主的劉翔。他跟腱出現的勞損性受傷,一直困擾着他,經過名醫的手術治療,最終仍未能戰勝這個傷患而被迫終止運動生活。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可惜,對世界110米欄這個項目來說也失去了一位可以再創紀錄的跑手。我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天我在鳥巢現場看着劉翔無奈退出比賽的一幕。內心的確難受,對一位曾經展現出澎湃動力、優美而流暢的跨欄姿勢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最終因為那小部分的傷患而連第一道欄都跨不過去就黯然退下火線。
超越自己、追求突破是每位頂級運動員的目標,也是成功的背後動力。但要不斷進步,便要不斷付出,向難度挑戰,在成績上尋求突破。但當成績上得愈高,能夠進步的空間也愈小,訓練也愈是要挑戰自己的體能和心理的極限。當遇上身體狀況不佳,外在環境,例如場地、氣溫、濕度、器材等出現一些不利因素和問題時,受傷便容易發生。還有,很多嚴重受傷是來自長期微小但累積的勞損,當到了一個程度,便會發生致命程度的傷勢。因此,所有要向自己極限挑戰的訓練必須在身體最佳狀態和外在環境安全配合下進行,這也是我們所謂的科學化訓練。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