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香港市務學會在2018年5月29日舉辦了一場「從一帶一路 看香港物業市場何去何從」講座。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受邀主講,與聽眾探討「一帶一路」建設帶給香港經濟市場的機遇,更為大家剖析香港樓市的前景。以下是湯文亮演講的摘要:
一帶一路:國家強盛的象徵
什麼是一帶一路?很多人都說「一帶」是中亞細亞地帶,「一路」就是絲綢之路或海上絲綢之路。但其實,一帶一路是一條皮帶,拿來圍繞並保護着中國,防止別人侵略中國。秦始皇修築長城,其實就是在打造一條屬於中國的皮帶。到了西漢,漢武帝劉徹也推行一帶一路,派霍去病、衛青去打仗,為的就是開疆拓土。直到唐朝,李世民走的一帶一路,其學術性質比較重,透過文化交流向世界打響唐朝聲望。時至今日,習主席也講一帶一路,其實象徵着中國正處於一個強盛的時代。
一帶一路有五個階段:外交、融資、基建、貿易及同化。
為何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抵制中國一帶一路呢?其實馬來西亞是擔心中國人逐漸將他們同化。回顧歷史,中國跟別的國家打仗,戰勝後實行懷柔政策,將蠻夷國家的人民漢化。所以馬來西亞、日本都在擔心自己成為「一帶一路」一員後,會變成中國的一個「省」。
習主席所打造的一帶一路,正處於融資及建設階段。中國需要一個國際金融市場來籌集資金,而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就發揮了集資的關鍵作用。不少國內機構來港購買甲級寫字樓,也有國內人士買鋪位,可見一帶一路帶動了香港地產業的發展。
香港機遇 港人危機
說到世界金融中心,大家都會想到「紐倫港」。但其實,紐約只不過是美國的金融中心,就像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那樣。英國脫歐後,香港就成了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之前有人擔心香港會被邊緣化,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重要,毋需擔心被邊緣化。英國脫歐後,香港經濟發展前景明亮,這對香港有利;然而,對香港人未必有利。香港未被邊緣化,但香港人卻被邊緣化。港人難在市區買樓,便只能住在邊遠地區。以前最遠就大埔、荃灣,後來變元朗、屯門,現在更遠了,香港人要住大灣區。
樓價高企 政府出招
香港的樓為什麼那麼貴?曾蔭權任內沒積極釋放土地以建房屋、賣地變勾地、停建停售居屋,導致房屋供應不足。眼見樓價持續上升,曾蔭權就出「辣招」,推出「額外印花稅」(SSD);到了梁振英上任,繼續出「辣招」,增加「額外印花稅」,再推出「雙倍印花稅」(DSD)及「買家印花稅」(BSD)。政府不願覓地建屋,一味出「辣招」,難打擊炒樓風氣,樓價仍是高企難下。
到了林鄭月娥上任後,她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將「白居二」、「綠置居」計劃恆常化,更為港人提供「首次置業上車盤」,讓更多人有機會置業。但如今似乎沒了回事,港人仍是難上車。
新樓空置稅:終極辣招?
眼見地產商不願賣樓,陳茂波欲出招以打擊地產商囤積居奇的現象。政府暗示或會推出新樓空置稅,就有不少地產商放盤售樓──四月份僅售出500多個單位,但五月份卻售出了1300多個單位,可見新樓空置稅能起到作用。政府就應該大膽嘗試,推行措施打擊地產霸權。若新樓空置稅無法壓制樓價高企的情況,政府或會繼續出招。
增加房屋供應及市民購買力
出再多辣招都未必能治本,畢竟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想要改善香港的房屋問題,就應該增加房屋供應。政府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收回棕地,相信收回土地後可以提供八萬個單位。第二,政府應要求地產商補地價後自行開發,有助市場提供一百萬個單位。公私營合作乃罪惡根源,為了防止官商勾結,政府應讓地產商自行開發。
李嘉誠退休之前,叫政府多建公屋,有助培養市民的購買力。公屋族群,其實是潛在的房屋購買力。公屋富戶買了居屋後,政府可以收回他們的公屋單位,再供應給別的市民,可以不斷培養公屋住戶的購買力,有助市民上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