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龍結業與大灣區

國泰港龍停止業務,大幅裁員,成為疫情以來影響最大的裁員行動。為了挽救以至復甦香港經濟,港府與內地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

國泰港龍停止業務,大幅裁員,成為疫情以來影響最大的裁員行動。經濟界人士擔心,這會否是企業大幅裁員的第一波,導致其他企業效法?果真如此,也就意味着港府早前的保就業計劃無法阻止失業潮,並間接資助了大企業的經營。這些公帑可謂用得不值。

為了挽救以至復甦香港經濟,港府與內地大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港龍壽終正寢之日,大灣區新的航空公司正在醞釀之時。中國有四個大灣區,其中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重中之重。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只提及粵港澳大灣區,其餘三個均不能佔有一席之地,可見前者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火方酣之際,粵港澳大灣區還肩負高科技的研發和生產重任。習近平最近南下時特別提及深圳的「核心引擎作用」,就是因為深圳高新科技的研發工作積累了一定基礎,並吸引了一批高新科技的大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區內城市分工清楚,既是各有所長,也有互補。這是香港官員沒有的策劃和協調能力,香港人已看得清清楚楚了。

對香港參與大灣區的模式有不少疑慮

不過,即使我不會否定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也不會否定港人的參與,但對於香港的參與模式卻有不少疑慮。首先,如果港府不清醒的話,其實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本質就是吸引香港的資金(包括企業以外的民間資金),發展大灣區內的地方經濟,而香港方面卻得不到合乎比例的發展成果。回顧香港本地的發展項目,不少重要的合約都由港府批給內地企業,而港商在內地得到的同類機會卻不多;大財團尚且如此,更何況中小企業?

此外,資金投入內地之後,要抽回卻不容易。在內地投資的港人很清楚,即使合法賺取的盈利,也要經繁複程序才能匯出。當局有很多理由,例如防止內地資金製造機會「洗錢」之類。

還有,中美貿易戰不知要打多久?中央和地方都在搜集資金,以備不時之需。注入水塘的水,當然要阻止流失。這是進入大灣區前必須考慮的。總之,三思而後行,才可萬無一失。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