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當局推出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享兩元乘公共交通工具優惠以來,相關財政開支持續上升,由首年的4億元增至目前約14億元。單計去年,政府為132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每人補貼1060元。
近日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享如此「着數」的長者八達通在港鐵站有售,坊間亦有很多周邊產品如長者八達通手錶等,購買時不用出示長者證/身份證明文件,隨時隨地買到。反之,港鐵為學生提供的乘車優惠,沒有政府補貼後盾。
學生八達通不見隨便買到,而是要填申請表再附照片的「個人八達通」,表格不能隨便下載,要經該學童所就讀學校蓋印證明,並繳交行政費予港鐵。學生八達通優惠不如長者八達通一樣永享優惠,要按學童就讀年級按比例續期並繳交續期手續費,25歲或以上全職學生就不合資格申請。
「兩元乘車優惠」八年內以三倍速度增長
儘管港鐵表示享用優惠票價時,除了入閘機有燈號及不同聲響以茲識別,亦派員在閘口抽查,確保被適當使用。但觀乎「兩元乘車優惠」八年內以三倍速度增長,即使扣除人口老化及通脹,很難令人信服沒被濫用。事實上不時報道指有學童使用長者八達通,或有職業司機購買十數張長者八達通「狂嘟」。
當然14億「兩元乘車優惠」開支不是全花在港鐵,因該計劃包涵了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但既然港鐵大股東是政府,港鐵有不可推卸責任去為政府「把關」,且「兩元乘車優惠」花的是公帑,儘管港鐵是上市公司,有社會責任去確保社會資源被公平、公正及恰當地使用。觀乎港鐵在處理不同優惠票價時的不同手法,筆者相信有改進空間。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