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於上周二(8月9日)正式簽署眾議院在7月28日通過的《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法案提出撥備500多億美元,鼓勵芯片業界回到美國本士製造,並禁止業界投資中國28納米以下的製程技術。
鼓勵業界回流 圍堵中國崛起
有專家分析指,美國政府欲藉此法案,積極推動自己成為全球芯片產業的領導者,並打擊中國的芯片及電子產業發展。美國除了干預中國購買光刻機外,也會組建芯片聯盟(成員包括韓國、日本、台灣等經濟體),試圖圍堵中國,以及禁止美國公司投資中國先進芯片的製程技術。在新法案下,若然各大半導體企業想要獲取美國芯片技術及補助,就必須表態與中國割蓆,迫使它們「選邊站」。
然而,筆者估計美國此舉操作,難以如願以償。中國電子企業在短期內的確會因為缺乏先進芯片而大量減產,影響盈利,但它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必然會加大科研力度,務求盡快製造出屬於自己的芯片,減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事實上,國家深知芯片及其他「卡脖子」技術的問題,會對國家整體發展構成深遠影響。因此以「科技興國」為目標,在「十四五」規劃中肯定這類問題的重要性,並計劃全力投放資源,加強國家針對「卡脖子」科技研究的工作。
工業4.0智慧城市 商機無限
電子產品(例如5G移動通訊設備)設計追求多功能、體積小,而中國芯片技術主要在7納米以上,7納米以下的先進芯片都是外國及台灣地區生產的;既然中國受制於7納米以下技術,筆者估計企業將會改善營商策略,朝向對芯片體積、納米技術需求較低的應用發展,例如工業4.0、智慧城市等的應用設備。
以無人駕駛車為例,這類產品及先進物流、智慧出行等都將會大派用場,它們所使用的芯片需要具備高穩健性(robustness),以滿足異常的實時操作環境條件。在國家「國內外雙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下,工業4.0、智慧城市的應用,將會引發無限商機。
芯片法案對於香港經濟,又有什麼影響呢?筆者認為直接影響不大,反而樂觀地看,可能會刺激香港科創產業發展。香港並沒有自己的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 fab lab),因此在芯片產業鏈中,芯片製造並非本地電子企業的主流業務,業界主要從事上游的芯片設計、下游的組裝,法案對業界不會產生直接影響;然而,下游業務卻可能會因國際芯片供求失衡價格上漲,間接造成產品成本提升。
港藉電子設計研究 服務國家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上屆特區政府合共投資了1500億港元推動創科,其中100億元投資建設兩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分別專注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科技和醫療科技科研,而過去特區政府亦忙於尋找新的創科領域,以芯片技術為核心的「微電子科技」是目標之一。
雖然芯片製造並非本地強項,但香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科技研究上卻首屈一指,例如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院長黃定發教授就在EDA領域世界聞名,因此藉着芯片法案的機會,香港可以發揮這方面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