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港科院出謀獻策 解決科研人才不足
香港培育創新人才,推動 STEM 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素養,成為科學、科技和數學的終身學習者。資訊與科技發展日益迅速,下一代所需的知識量與日俱增,本港教育制度需要因時制宜,特別大學收生制度需要配合新世代需求調整,提升本港整體 STEM 知識水平,發展成多元知識型經濟。
大學收生調整比重
現時教資會資助的8所大學均設有「3-3-2-2」的最低入學要求(四大核心科目的成績︰中文、英文、數學、通識),並已推行一段時間,大學是時候重新檢視「3-3-2-2」統一的最低入學標準。縱使個別大學課程特意修訂「最佳5科成績」的計分方式,以減少核心科目的比重,學生依然把大部分時間集中於4科核心科目上,導致修讀選修科目時間不足。
港科院創院院長、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認為,可以撤銷「3-3-2-2」最低大學收生要求。「這四科本來是最低要求,但同學誤解必須要有高分才能進入大學,我們希望大學收生制度上能較有彈性。」他建議個別課程的收生要求應作調整,如果是讀理科的同學,或報工程的同學,大學也要求他們有該方面的水平才收他們,不只是看「**」、看分數。
大學收生政策對高中教育課程有莫大影響,大學應享有自主空間,自行訂立最低收生要求,以鼓勵學生選修更多科學科目,讓學生能夠跨越學科,建立穩固的科學基礎。
調低核心科目的比重
STEM 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素養,成為科學、科技和數學的終身學習者,在兒童學習成長中佔重要部分。二十一世紀,了解自然世界和科學原理,是生活和工作所不可或缺的。現行香港中學文憑課程的核心科目缺乏 STEM 內容,為了鼓勵高中生擴闊知識水平,核心科目的比重調低,騰出空間容納更多選修科目,特別是與科學相關的選修科。
為了應付學生多樣的學習潛能和興趣,必須輔以多元的課程以及選科的自由,可按階段試行課程單元彈性,先由核心課程開始,再逐步推廣至一些主要選修科。其中一個方法是精簡現有科目,抽出現有課程大綱中約佔60-65%內容,涵蓋該科目主要的概念,成為該科目的「基礎程度」課程。高階程度課程則包括延伸課題及或深化現有課題的內容。同科不同程度單元的評核,可以參考現行英文試卷評核方式,為簡易單元設立最高可考獲成績級別至第4級,而高階單元則最高可考獲5**級。課程單元彈性制度需配上靈活的評核制度,才能夠發揮最大效用。
正式承認高等數學
現今世界已突破傳統科學與工程的框架,愈趨科技與數據為本,高級數學技能必不可少。目前高等數學只當作半個學科或者是延伸單元。為了吸引更多學生選讀高等數學,鼓勵學校提供相關科目,必須正式承認該科目,引發學生選修。
大學收生策略對學生選科影響重大。對面舉足輕重的考試,學生均不願冒險修讀廣泛且不同類型的科目。為了鼓勵學生建立均衡的知識基礎,大學應吸引學生修讀更多科學、科技和數學科目,將之納入為收生要求和入學計分的一部分。港科院建議把數學單元一、單元二重新納入核心科目,並轉化成三個新的數學核心科目以供選擇,配合學生不同的升學或就業路向。另一方案則是把高等數學設立為獨立選修科目。不論任何一個方案,大學都必須就收生政策訂立明確指標,指引學生選修所需的數學科目。
在可見將來,應試教育繼續將主導本地的教育制度。在這困境下,為了保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應採取中短期補救措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透過修讀不同類型的科目,擴闊視野。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