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猶記起20年前,各界其實對澳門回歸後情況並沒有太大重視,相比香港的受注視程度,完全是兩回事。事情總是峰迴路轉吧,有誰可能估到澳門回歸這廿年來,卻成為了中央公認的一國兩制成功典範,連香港也需要向澳門效法。
筆者不是澳門專家,澳門社會簡單得多之餘,其實開放賭業之後的發展,都同樣出現香港的極大貧富懸殊問題。《金融時報》一篇長文問得好,香港及澳門之分別,可能就是示威活動存在之差別,為什麼香港不斷有示威、有不滿政府聲音,相反澳門卻相對太平及寧靜?
或者,公民社會意識之分別及管理風格的取態之外,澳門過去20年展現是一個錢可以解決問題的管治模式。不論好幾年前的協助購房政策,及每年一次的派錢之餘,也許澳門賭業開放至今,仍然可以做到的是一種盡量有錢齊齊搵的社會形態。相比之下,香港地產及金融發展為主軸,有福同享及有錢齊齊搵的達標及落實,相對賭業的滲透是低了很多吧。
好孩子會有獎勵
用錢解決問題的模式成功,澳門備受嘉許之餘,更被中央最新定位為香港的Plan B,準備協助澳門去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據外媒報道,發展金融基建,以及撥出橫琴土地供澳門發展等等。撇除中央希望為澳門建立人民幣為單位的股票交易所取代香港之說,中央致力協助澳門轉型可以理解,皆因香港經驗告之,長期依賴單一行業發展,絕非是理想。既然如此,中央送大禮,將推動未來博彩收益大增及賭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之說,反而是存疑。
老實,以金融中心的發展及經驗、甚至規模,上海與深圳會比澳門更有把握,為什麼不索性搞大內地兩個市場?撇除其他的話,可能性大概有幾點:一、說明好孩子會有獎勵;二、內地在人民幣及資本帳開放方面仍然未有準備,故選一個澳門做替代;三、內地對本身的制度仍然是信心不足。
筆者一直認為,金融中心的形成及表現,是市場的口碑及經歷無數升升跌跌的發展及危機引進而成。葡語國家有幾多企業會到澳門上市?又有幾多中國企業真心情願在澳門籌謀人民幣集資?
當然,Claim澳門金融市場發展成功是十分容易;指派一批企業,做幾番氣勢之餘,最對香港致命也許莫過於將所餘無幾的香港優勢及核心價值,也一併地人為削弱。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