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急轉直下,香港大學陸佑堂成為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由本周三開始運作,每天提供2000劑疫苗。
陸佑堂作為港大校園最標誌性的本部大樓中央的大禮堂,建於港大成立的1912年,較另一標誌性的尖沙咀火車總站鐘樓早了一年,兩者古典復興式風格相近,儼然是孿生兄弟。火車站鐘樓如今孑然一身,但港大本部大樓保住原貌,其中戰後重建的禮堂更一度成為重點音樂會演出舞台。
前校長酷愛音樂 陸佑堂樂韻處處
二戰期間,禮堂遭戰火破壞,屋頂全燒毀。戰後重修,1956年2月命名為「陸佑堂」,以紀念南洋商人陸佑無償支援港大成立初期的財政困境。命名儀式請來陸氏幼子、電影大亨陸運濤出席,成為佳話。
香港大會堂1962年開幕前,不少音樂會都在陸佑堂舉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港大校長賴廉士(Lindsay Ride)酷愛音樂。命名後一個月舉行的音樂會,由中英樂團演出海頓《創世紀》,負責合唱的,正是賴校長指揮由他在戰前創辦的香港歌詠團。
自此陸佑堂樂韻處處聞,1957年世界頂級小提琴家之一的Ruggiero Ricci也在那裏舉行獨奏會,之後更與中英樂團合演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那是該團改名為香港管弦樂團的前夕。接踵而來的音樂家包括國際蕭邦大賽冠軍 Halina Czerny-Stefańska、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俄裔英國鋼琴家Benno Moiseiwitsch、美國鋼琴家Gary Graffman等。他們都在陸佑堂留下餘韻,也成為該堂的音樂印記。
郎朗師傅 到此一遊
有意思的是,Graffman後來出任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院長期間,他的弟子之一正是我們熟悉的郎朗。2017年郎朗獲港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其間舉行一次座談會兼鋼琴演奏,地點就在陸佑堂。
筆者當時在場,回想在陸佑堂旁邊房間熬夜的日子,完成中央樂團的博士論文,感恩不盡。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