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勉勵學生:勇於創新 堅持理想

創科學院位於港大許愛周科學樓新落成兩層的譚榮芬創科翼(創科翼),它的至高使命,是要啟發學院、學生及工業界追求研發一些為商界和社會帶來裨益的突破項目,同時為頂尖研究項目提供一個設備完善、啟發靈感的環境。

香港大學(港大)校長張翔教授日前在港大工程學院新落成的創科學院為「Innosharing創科講座」分享系列作開幕演講時,勉勵學生要有創新及堅毅不撓的精神為夢想及興趣進發。

他的演講分享為「Innosharing創科講座」系列揭開序幕。此系列包含多個論壇及對談環節,乃創科學院為促進創新科技及培育人才而舉辧的眾多活動及計劃之一。

結合創科和人文 創造更美好世界

張翔教授憶述他過去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講座教授時,研究超材料和材料物理所付出的努力,有助奠定他日後在研究隱形外衣及超級顯微鏡方面屢次有新突破的基礎。這些範疇的前沿研究亦能廣泛獲得應用,由納米素描影像、高密度高頻(解像度)磁力共振素描以及生物分子傳感等。

張教授的演講題目為「從超級透鏡至隱身斗篷——創造不存在於大自然的材料」。他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剛獲國際光電工程學會頒授2021年度SPIE Mozi Award(「SPIE墨子獎」),以表揚他在物理光學,以及完美透鏡的實驗研究方面的貢獻。

他強調,創新不應只局限於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範疇內,醫學、社會科學以至文學等範疇同樣需要創新。「我們希望港大向世界展示我們能夠透過結合創科和人文科學,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張翔校長勸勉學生「我們可以定一個很高的目標,但別期望有100分的回報。若你能得到80分,就已經非常好了。」
張翔校長勸勉學生「我們可以定一個很高的目標,但別期望有100分的回報。若你能得到80分,就已經非常好了。」

失敗乃成功之母  為學生創造機會

然而,他坦言失敗和困難在創新過程中是無可避免。「在科學研究中,95%的時間你是失敗的。很多同學或已親身經歷過這點。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保持清晰的目標尤為重要。」

他補充:追求創新研究往往是受好奇心的驅動,但成功永遠是得來不易。「我們可以定一個很高的目標,但別期望有100分的回報。若你能得到80分,就已經非常好了。」

他憶述在25年前,當時他無法找到資金資助他的人體器官三維打印研究項目。而今時今日,生物打印科技卻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說:「當時不是我的時機。但作為創造者,我們不應該輕言放棄,堅持十分重要,因此你必須要堅韌。」

張教授說,港大正在全球招聘100位頂級教授,同時正在尋求機會讓更多學生參與各項創新項目協助教授的工作,並鼓勵學生成立初創企業。」

他強調創意的重要,勉勵同學不要受知識的限制而退縮,並說:「 比爾蓋茨沒有大學畢業,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亦曾是輟學生。是創意驅動他們,而他們亦朝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他回憶起在大學修讀學士課程時,上過寶貴的一課,領略到永不要害怕發問問題這個道理。當時,在一個研討會上,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學者不斷向同學發問問題,令他受到啟發:「挑戰書本及現有知識,這樣你才會有進步。」

港大「創科學院」  亞洲罕有創客空間

創科學院位於許愛周科學樓新落成兩層的譚榮芬創科翼(創科翼),它的至高使命,是要啟發學院、學生及工業界追求研發一些為商界和社會帶來裨益的突破項目,同時為頂尖研究項目提供一個設備完善、啟發靈感的環境。

創科學院擁有一個香港及亞洲罕有的世界級綜合創客空間,匯聚港大10個學院的學生進行跨學科合作項目。

在這2400平方米空間內的先進設施,包括電腦輔助設計工作室、多媒體和隔音工作室、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 / VR)工作室,當中配備了激光切割和雕刻機、水刀切割機、測量儀器、各種手動及電動工具,以及不同用途的電子工作台等。

創客空間的概念源自美國,意指一群擁有共同興趣的人聚在一起,合作進行一些項目,過程中互相分享想法、設施及知識。

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電機電子工程系太古工程講座教授兼創科學院主任田之楠教授形容創科學院為一塊吸引人才的磁石。
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電機電子工程系太古工程講座教授兼創科學院主任田之楠教授形容創科學院為一塊吸引人才的磁石。

港大對於創科的追求,再次獲得兩位高瞻遠矚的善長——譚麥美燕女士及鍾永珏先生,以慷慨捐款作為支持。 繼早前為創立譚榮芬創科翼一、二期分別捐贈港幣一億元及2000萬元後,譚麥美燕女士於去年11月再捐贈港幣2000萬元成立「譚榮芬創科基金」。鍾先生捐贈港幣1500萬元設立「卓智基金創科基金」。兩項基金均屬於工程學院名下。

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電機電子工程系太古工程講座教授兼創科學院主任田之楠教授形容創科學院為一塊吸引人才的磁石。他說:「 Innosharing創科講座只是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希望啟發學生去運用這裏的設施,培育他們的知識、專業技能、經驗及洞察力。創科學院將舉辦一系列的相關計劃和活動去達到這目的。另外,我們亦希望學生及人才能夠在這裏展示其創科的成果。」

計劃中的未來活動,包括以工程學生為主要對象、由學生主導與科技相關的課程、各種主題工作坊、 InnoShow創科展、InnoChallenge創科挑戰以及InnoSupport創科支援等等。田教授續說:「我們將會陸續邀請更多企業家,工業界夥伴、研究人員及校友來給我們作勵志的演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