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的剩餘價值

只要A股市場發展仍然一事無成,國際投資者只要一日對直接參與內地市場欠缺信心,港交所仍然具備極大的剩餘價值。

摩根士丹利早前一個主題、兩份報告,將港交所(388)目標價上調,對股價作用刺激之大,隨時勝過一份交易所3年計劃。報告主要分3大項,先是解構及結論,中國在主觀及客觀環境下,未來好幾年都需要或有大量外來資金流入,變成最大資金流入地。然後,既然港交所作為資金流入內地主要門戶,會最受惠。目標價上調之餘,更重要在一併將旗下亞太除日本外金融股組合調整,加入港交所,而且佔比達一成,是一眾組合股份中數一數二最多。有機構大戶參考該組合的話,買盤增加可想而知。

港交所會升嗎?

自從2007年港股直通車以來,基於中國資金及市場因素,分析界對港交所合理值評估一直存變數,包括是經本港市場來往內地市場資金多少,牽涉最重要就是港股成交情況。計港交所盈利一定要假設成交,分析員多年來估算的日均平均成交,每年修正次數有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一樣頻密。成交難以估算,更何況股市升跌,須知388股價既要成交多,亦要市況向好才受惠。調轉問,港股日均成交2000億,但股市每日跌一千、幾百,港交所會升嗎?

明顯,投資者是對大摩提出的分析大框架極受落;該行不只流於吹噓指數效應下的吸資能力,所以花點工夫,以中國今年會出現經常帳赤字作前提。的確,在經濟結構改變主調及外貿關係等因素下,內地去年中亦曾錄得經常帳赤字,大摩因而料中國在資本帳方面更着力,加大推動外資流入,中間重點其實離不開國際股債指數納入或增加中國佔比元素。亦正因如此,大摩筆下的人民幣走勢,雖受制於經常帳赤字,亦都可升值,並同時上調目標。

大摩沒錯,提出框架概念清晰的分析,同時反而提醒市場港交所的成敗、股價高低,其實是要投資者一起押注中國政策繼續側重或倚重香港作門戶。可是,如果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開放資本帳程度超出市場預期,情況卻可能會不一樣,本港優勢會有被削弱壓力嗎?再者,近年愈見明顯是,內地對於再進一步擴大互聯互通機制擺明有保留。如果要力推交易所股票,倒不如更直接點說明,只要A股市場發展仍然一事無成,國際投資者只要一日對直接參與內地市場欠缺信心,港交所仍然具備極大的剩餘價值。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