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猶活碧雲天

今天秋水雖少,但春水將至,定會把一泓澄碧再變清溪。那麼,為何被今天的秋景所困?

近年來,香港的政治氣壓很低,已形成一種「新常態」。不少朋友移民離港,像林子祥的歌那樣:「再起我新門牆,勝那舊家鄉。」有些朋友選擇留港,那就只有適應「新常態」了。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經常補充一句:無論在什麼地方,也不要被「新常態」困住,被它壓出抑鬱症。

所以,我從來不輕視困難,也明白危險所在,必須小心,但經常從日常生活裏尋找抗拒抑鬱的能量。悲觀失望的情緒很容易傳染,那麼,樂觀積極的情緒為何不能互相擴散?也許後者的擴散比前者困難,但仍要擴散開去。

轉移視線  望向遠方

有一次,我跟朋友到西貢行山,到了浪茄灣。眼前,突然發現一根粗壯的樹幹橫臥路邊,阻了一半去路。這也許是被風雨打斷而橫在路上的枯木,還沒有被移走。不過,這根枯木沒有影響整體環境,這裏仍然水清沙幼,野鳥滑翔清波之上。如此情景,令我忽然有感於心,寫了一首七言絕詩:

浪茄灘頭春風揚,
水清沙幼鳥低翔。
腐朽殘枝難擋路,
病木遠處是汪洋!

重點在最後一句。如果被它遮擋視線,只會感到難以跨越,但只要把視線穿越它的枯枝,就會看到遠處是漫無邊際的汪洋大海;區區一塊枯萎的爛木頭,怎可擋住我們的去路?我們可以繞過它,更可以跨過它,繼續前行,只要我們想着要到的目的地就行了。

春水將至  再變清溪

前幾天,又與朋友到新娘潭郊遊。那裏秋水已少,但仍見老樹盤根。我們在這個天然氧吧稍歇,朋友忽然拿起手機,拍下一照,只見老樹圍住一泓清水,但水面上卻反映出藍天白雲。我又靈機一觸,以詩配圖:

不愁老樹迷山徑,
清溪猶活碧雲天!

其實,這個靈感來自《蘇小妹三難新郎》。蘇小妹戲弄夫婿秦觀,出了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如果對不好下聯,就不能入內洞房花燭。秦觀一時文思荒蕪,不知如何應對。蘇東坡有心提點,把一塊小石投入水缸,秦觀馬上會意,對曰:「投石沖開水底天。」

我想,今天秋水雖少,但春水將至,定會把一泓澄碧再變清溪。那麼,為何被今天的秋景所困?相反,老樹雖然包圍左右,但被困的水仍然反映出藍天白雲,這不正是希望所在嗎?人無絕路,天無絕境,才合眼前光景!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