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創科生態鏈機遇處處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輕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香港在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之下,商機處處。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輕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以下為黃錦輝的書信全文:

親愛的家恆:

時間飛逝,轉瞬間自你中學畢業之後已離開香港十多年了,六叔非常想念你。在美國加州那邊的生活如何?工作順利嗎?上周我與你爸爸飯聚,從他口中得知你前年已博士畢業,而且你的博士論文屢獲國際殊榮,恭喜恭喜。他也告訴我你的研究題目聚焦於人工智能,研究結果更獲多間跨國大企業垂青並投資在你於矽谷成立的初創公司。六叔在香港從事科技創新及創業工作多年,今次來信建議你回港發展。依我近年觀察,香港在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之下,商機處處。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輕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

且看深圳市的急速發展,的確讓人鼓舞。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今年10月14日在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對深圳未來發展提出六項要求,包括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一河之隔的香港理應也可以積極參與,而且當中充滿機遇。

港深可在創科生態鏈上緊密合作

況且習主席提及「要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香港自然要把握此機遇與深圳市緊密合作,攜手為國家未來發展達至多嬴。深圳及香港兩地政府在創科創業各具優勢,可以在建設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任務上各展所長。在一眾合作模式下,在科研上「前研後產」是一個不錯的模型,無論是公司、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香港與深圳可以在不同階段的創科生態鏈上緊密合作:

在上游方面,香港可以創造新科技,從無到有。創科產業生態鏈的上游着重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由概念和理論開始研發出創新技術。在大灣區9+2 城市群中,基礎研究可以在香港推行。香港可以利用其大學的優勢吸引國際科研技術及人才來港,起動更多與大灣區建設需求相關的基礎研究項目。因此,你不妨考慮選擇香港院校作為合作伙伴。

在中游方面,深圳可把科技轉移到高價值的應用。香港的上游研究成果可以轉移到深圳,讓內地企業因應成果科技的特長,尋找合適的商務應用場景,轉化為產品,先少量生產,進行產品概念證明(Proof of Concept, POC)。深圳市的研發總開支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2%,而且高達97%以上之深圳科研活動是由企業主導,這反映出深圳的應用研發(Applied R&D)的實力,可以促使研發新產品「快速成型」(Fast Prototyping),並進行原型系統測試。當你的產品成型,可以考慮伙拍內地企業以尋找適合的應用場景。再者,為加快、加深香港和深圳創科合作,位於香港與深圳邊界之河套區內的深港創新科技園將大派用場,為兩地公司提供共融合作的空間,因此落戶河套區發展是一個可取的做法。

在下游方面,開拓內地市場,先試市場水温。事實上,深圳市擁有多間大型科技企業,例如大疆、比亞迪、華大基因、華為、中興等非常成功的國際科技巨擘。它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場網絡,把雛型產品大量生產,推出大灣區市場銷售獲利。估計當你的公司在內地慢慢發展起來時,過程中可衡量產品的商業價值,有機會的話進一步擴展市場。人工智能是炙手可熱的科技,如獲得內地巨企的垂青,你的公司業務將會蒸蒸日上。

最後企業謀求產品出海,尋求國際融資,把產品衝出國外。國家於「十四五」規劃期間將大力推行雙循環經濟戰略。企業除了國內之外,也會考慮開拓國際創新產品市場。香港是個國際金融中心,內地企業較方便來香港進行國際融資,包括擴大生產。雖然,內地確實不乏投資基金,不過這些基金主要瞄準發展內地市場。企業要「走出去」,國際市場經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香港國際化經驗在這階段可以盡顯優勢。

大灣區是創業者天堂

家恆,從以上分析你可以看到大灣區是創業者的天堂。若然你考慮回港的話,在河套區落戶是不二之選,既可以先測試好你的人工智能產品,然後打進大灣區市場。當然創業無財不行,但你不用太擔心。香港政府非常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特首林鄭月娥指:「香港和深圳強強聯手,定能有新的更大作為」,我相信香港政府將會在即將出台的《施政報告》中加大撥款,資助更多跨境的創新及科技項目,支持港人在大灣區各地進行科研及創業合作。你是香港永久居民也合資格申請。總言之,大灣區的未來一片光明。機不可失,家恆你還是盡早回來發展吧!說實話,你爸爸也很冀望你早日回港,多伴在他身邊,你好好認真考慮一下。

天天開心,身體健康!

六叔

2020年11月14日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