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回歸道德教育解決人類危機

人心為什麽會變成不善?不善是習性,就是被外面環境污染,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就是怎樣把惡人變成好人,把敵人變成朋友,把冤家變成親家,這個教育就成功了。

淨空老法師早前在台北矽谷國際會議中心進行演講,內容整理節錄如下。

宗教教育可解決人類社會危機

尊敬的諸位嘉賓,諸位大德,諸位朋友們,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主辦方和協辦方的安排,能有今天這樣一個盛會和大家見面,提出報告一起分享。回歸道德教育是解決人類危機之必須。

大家都知道,從二戰之後在地球上許許多多的角落,衝突、災難不斷的在發生,而且趨勢一年比一年的嚴重。許多有愛心的人士對這個問題非常的關心,都在想方法怎樣能够化解衝突,能夠真正落實到安定和平。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實在講真的是菩薩心腸,他晚年冥思苦想的問題就是:「現代文明的危機和世界的未來。」他說:「道德危機正是需要當今人類傾注全部智慧和力量來解決的首要問題。」

世間每個人都愛好和平,都不願意遇到動亂;不但不願意遇到,連聽都不希望聽到這些悲慘的音聲。世人所希求的,歸納起來不外乎「個人一生的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人類生存在這個世間愈來愈痛苦,由這些事實來觀察不難發現,憑世間的學術, 科技是很不容易達到我們理想的願望。這個願望,唯獨在佛法當中給了我們圓滿的解答,而且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希求。「眾生一體,宇宙一家」,這是大乘佛法裏面最高的境界,稱為「諸法實相」,意思就是說宇宙的真相就是「眾生一體,宇宙一家」。

中國古老的教學沒有大乘佛法說得這麽清楚,但是也有這個趨勢。儒家講「天下為公」,古時侯的「天下」是包括所有的諸候國,相當於今天的「全世界,全球」這個概念。夏、商、周三代,天子是各諸候國的共主,天子要懷有「奉天子民之心」,順應天理,像對待子女一樣愛護人民,「為民造福之事」是天子的主要職責。湯恩比博士對這些歷史深入研究,他說:「在這些格外睿智而温和的宗教及哲學傳統基礎上所建立的世界觀,才是現前拯救全人類最大的希望。」只有恢復宗教教育,才能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

教育把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

「宗教」這個名詞,在中國文字裏面的含意非常之好,「宗」這個字的意思有三個: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這两個字合起來在中國文字的解釋,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個說法幾乎得到全世界宗教的肯定。我最近十幾年來接觸全世界的宗教,我們提出「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教學的核心就是「愛」。伊斯蘭教說「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新舊約》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法裏面不叫「愛」,換了一個名詞,叫「慈悲」,慈悲裏面没有「情」的糾纏,完全是智慧,所以「愛」跟智慧融成一片,就稱之為「慈悲」。中國古代,古聖先賢也說「愛」,「愛」裏面有「情」,被古聖先賢發現了,但是用了一個字來救它的過失,就是「義」,道義的「義」。「愛」裏頭「有情」,「有義」過失就少了。「有情」,「有義」,「有愛」,在中國人稱為聖人,賢人,君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的核心。

所以「覺」是最好,「義」是其次。那麽現在我們的社會,「覺」和「義」都沒有了,有什麽?有欲望。「欲」可麻煩了,你看「愛」,「情」,再跟七情五欲糾纏在一起,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混亂了,地球災變異常,過去歷史上從没遇到過的,這麽多的災難。教育的功能是讓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中國古時候教育的內容,目標都定在社會的安定和平,眾生的和睦相處,自古以來,講究的是「倫理,道德」,「倫理」實在講就是「道德」。「道德」也就是「倫理」。所谓的「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運行,古聖先賢為我們說出來,在人事環境當中,像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都是「自然之道」,並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創辦的,它是自然而然的。不管你有没有文明,這個法則永遠存在,這是「道」;如果明白這個「道」,能隨順這個「道」,這就叫「德」。

如果我們對於宇宙人生這一切現象,都能夠正確的了解,自自然然就能夠跟人,跟一切萬物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所以中國的教育,首先肯定人性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至於人心為什麽會變成不善?不善是習性,就是被外面環境污染,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就是怎樣把惡人變成好人,把敵人變成朋友,把冤家變成親家,這個教育就成功了。

沒有全球倫理 便没有更好的全球秩序

所以古時候教育的內容,歸納起來不外乎三樁事情。第一是讓我們真正了解人與人的關係,第二讓我們了解人跟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是說明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天地鬼神就是現在科學裏面所發現的不同維次空間,也就是說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係。只要把這三樁事情透徹明瞭,關係處好,不僅是我們地球,整個宇宙也會和諧。人與人之間,今天的問題都是出在這個地方,本來是互相包容的,本來是互相尊重的,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合作的。為什麽今天這些現象都没有了?這裏面就是真正的大學問之所在,其他的都是次要再次要,最重要的就是人際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這些事情,政治,武力不能解決,乃至於今天所講的科學技術,經濟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100周年,舉行了6000多人參加的世界宗教議會,全體大會上討論和通過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這份《宣言》指出:「在歷數了當今世界上各種人為的苦難之後,没有一種全球倫理,便没有更好的全球秩序」。《宣言》從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的道德準則中,提出了全人類都應當遵循的一項基本要求:「每個人都應受到符合人性的對待!」並以耶穌的名言「你們願意人怎樣侍你們,你們也要怎樣侍人」和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支持。為使全球倫理運動成為信教和不信教的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另行起草了一份《全球倫理普世宣言》。在其中他不僅把「倫理的基本規則」,簡化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要將這一《全球倫理普世宣言》真正落實,並且實現全球安定和平,這使我們記起孔子說過一句話,他說「民可使,由之」,這句話是說,老百姓都聽話,那就隨他;「不可使,知之」,他不聽話的時候就要教他,把這個大道理,事實真相的道理跟他講清楚,講明白,他就回頭了。今天我們遇到的是老百姓都不聽話,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怎樣把聖賢的教育,特別是宇宙的真相,人跟人的關係一定講清楚,講明白,講他真正覺悟明白。他能夠愛人,就不會害人,社會問題才能解決,這也是「倫理的基本規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具體落實。

宗教之間應要相互補充

衝突是很難避免的,衝突是什麽?是「迷惑顛倒」,每個人都有私心,都為了自利,怎麽會不衝突?所以衝突是個病態。我們怎樣來把它調糾紛;只有「化解」才是唯一的辦法。這個教學是相當困難的一樁事情。

所以在今天下手,真正能夠收到效果,就是要從宗教的團結,宗教之間要密切的往來,互相學習教義,經典,每一個宗教都從自己的經典裏面精選出教義的精華,做出自己宗教經典的《三六〇》。現在我們有了《聖經三六〇》、《古蘭經三六〇》,這些都是非常殊勝的因緣。我們學習自己的,也學習別人的,才能和睦相處,變成兄弟姐妹,變成一家人;這是個基礎,給整個世界化解衝突,我們在為世界永續的安定和平打地基。很多條件具足的人想要積累功德卻找不到門路,他們不知道能幫助世間化解衝突是第一大功德,而建立一個多元文化宗教聯誼會是當務之急。能發心提供一個這樣的場所,讓各個宗教之間定期溝通,學習各自經典,並適時提出心得報告,這正是湯恩比博士1956年在《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中所提出的:「各高級宗教的使命不是相互競争,而是要相互補充」這一觀點的有效落實。《倫理普世宣言》要靠普世的教育來推動才能進而實現其結果,各宗教聯誼會無疑是真正能實現《全球倫理普世宣言》的樞紐型組織,發心建立這樣一個社會公益性組織的功德遠遠勝過興建一座寺院,廟宇,會得到一切宗教諸神的共同護佑,真正不可思議。

淨空老法師簡介:

釋淨空老教授,佛教僧人,俗名徐業鴻,1927年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六歲入傳統私塾就學,九歲隨父移居福建建甌,就讀當地小學;13歲就讀建甌初級中學。逢第二次世界大戰,顛沛流離之間,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戰後,就讀於南京市立第一中學。1949年旅居台灣。1952年起,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內蒙藏傳佛教領袖章嘉呼圖克圖及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學習哲學、佛法與傳統文化13年。1959年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法名覺淨,字淨空。出家即開始於台灣和世界各地講經教學,未曾間斷,至2014年,已歷56年。曾受聘為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等職;現任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受劍橋東方文化學會邀請,淨空法師即將於2015年6月3日至4日訪問劍橋大學。法師此行將向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牛津大學中國中心、杜倫大學圖書館三所英國重要機構贈送新版《四庫全書》(全2000冊)和《四庫匯要》(全500冊),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淨空老法師論宗教教育•二之一

本系列文章:

淨空老法師:孝敬是性德的根本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