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符號瓊瑤、劉家昌離去 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

12月台灣走了兩個演藝經典人物,周二(3日)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證實於2日因癌症辭世,享年81歲。周三(4日)下午,被視為對推廣文學貢獻重大的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的家中輕生離世,享年86歲。

台灣言情小說作家瓊瑤一生唯美,也很有個人主見,秘書淑玲代她貼出的遺書稱,這是我的願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我是『火花』,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

瓊瑤翩然歸去時已屆86歲高齡,起初消息傳出時,不少人都以為她是病故,不曾想是在家輕生。瓊瑤一貫主張安樂死,但台灣法律並不允許,所以她要為自己作主。

瓊瑤(右)與平鑫濤相伴40載。(瓊瑤Facebook)
瓊瑤(右)與平鑫濤相伴40載。(瓊瑤Facebook)

呼籲老病之人應享有善終權

周三公開的瓊瑤遺書說:「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她說的,應當是愛人平鑫濤2017年失智大中風期間的親身經歷。當時平先生患上血管性失智症 (Vascular Dementia),這是僅次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第二大失智病因,由於血液回流到大腦重要區塊驟減,因腦組織受損導致失智症狀。有些人記憶、計劃、推理和判斷的認知能力大衰落,有些人更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同年3月,她曾於Facebook上發表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公開信,以她看過的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為題,交代身後事,明確指出假若有天失智失能,不希望只剩下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要求家人不採取急救,讓她抱着尊嚴而終。她在信中公開表達支持安樂死立法。

同年8月,她出版了《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訴說病人自主權及善終權的重要性。相信當年瓊瑤就如何照料平先生,與平家子女發生分歧,最後數年照料愛人失去靈魂的軀殼時,椎心之痛刻骨銘心。

瓊瑤(左二)於2017年推出新作《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天下文化高希均(左三)也有份站台推廣。(瓊瑤Facebook)
瓊瑤(左二)於2017年推出新作《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天下文化高希均(左三)也有份站台推廣。(瓊瑤Facebook)

9月北京舉辦瓊瑤文學回顧展

瓊瑤一生著書65本,2018年曾由城邦文化出版《瓊瑤經典全集》世紀典藏版,並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採用宮廷畫師郎世寧長春仙萼集花鳥工筆畫為整體設計。

無可否認,瓊瑤與華文言情小說是同義詞,不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羅光萍接受中通社訪問時表示,瓊瑤的文學才華長期因為她小說的言情風格而被忽視。

瓊瑤9歲就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上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7)。其父母都是國文教師,受家庭氛圍影響,自幼熱愛文學。她的筆名來自《詩經‧衛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她的代表作《庭院深深》(1969),書名出自於宋朝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堙,簾幕無重數」,長篇言情小說《幾度夕陽紅》(1966)書名來自明朝楊慎《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今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館與作家出版社在北京舉辦了瓊瑤文學回顧展,可說是對瓊瑤文學作家身份的認同。這是瓊瑤在全球華人地區的首個文學回顧展,現場展出60餘件珍貴手稿、電影劇本以及不同語言的譯本。展覽序言出自瓊瑤之手。《還珠格格》電視劇 (1998─2003),更是陪伴內地和海外華人80後、90後成長的童年回憶。

學者:推廣文學重大貢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林姵吟教授表示:長期以來,學者們給瓊瑤的作品貼上「逃避現實、過於戲劇化、催人淚下」的標籤。但無可否認,瓊瑤的作品確實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其作品的流通和消費的社會學意義得到普遍的認可。特別是在她的小說於1985年首次在中國出版之後,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大陸被認為是一股新鮮空氣。雖然瓊瑤的寫作算不上前衛,但它是「軟」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時被認為現代、時尚而受到熱烈歡迎。但同時,也許有點矛盾的是,她的寫作靈感來自中國古典文學。

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楊明認為瓊瑤用她的一生為讀者們建立一座柔美瑰麗的愛情殿堂,陪伴一代又一代少年成長,即使在面臨現實的窘迫時,還能在心裏構築自己的秘密花園;尤為可貴的是,這花園不但有通幽小徑還有橋樑,經由瓊瑤的作品,兩岸觀眾有了共同語言,兩代讀者獲得解讀密碼,對生命有勇氣有熱力的人,才會堅信愛情不退卻,她的文學世界將是二十世紀不被忘記的一頁。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黃自鴻博士早前有聽說瓊瑤健康狀況不理想。獲悉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震驚。瓊瑤的小說非常流行,與金庸、古龍等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從推廣文學的角度看,瓊瑤對文學有極為重大的貢獻。

瓊瑤與劉家昌曾合作過六首電影歌曲,包括《庭院深深》、《一簾幽夢》等。(瓊瑤、劉家昌Facebook)
瓊瑤與劉家昌曾合作過六首電影歌曲,包括《庭院深深》、《一簾幽夢》等。(瓊瑤、劉家昌Facebook)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華文言情小說女王的交集

資深音樂人劉家昌與不少著名詞人合作過,和他前後腳離世的瓊瑤,也是其中一位,改編自瓊瑤小說的電影《庭院深深》、《一簾幽夢》和《秋歌》的同名主題曲和插曲,正是由劉家昌作曲、瓊瑤作詞,分別由歸亞蕾、蕭孋珠、甄妮演唱。

劉家昌一生創作過2500首歌曲,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身兼作曲家、填詞人、歌手、電影導演和演員,演藝生涯最活躍的年代為70至80年代,劉文正、尤雅、甄妮、鳳飛飛、費玉清、黃鶯鶯、楊林、鄧麗君等天王天后,據說都是由他帶出來的。據說從不開金口的周星馳,唯一一次公開演唱,正是高歌《我是中國人》。劉家昌7月曾曝光自己的遺願:「只希望我死的時候大家再理直氣壯,唱一次 《我是中國人》。」

劉家昌病逝時享壽81歲,據悉他生前一直受腦部及肺部腫瘤困擾,而且不願積極治療,今年7月他曾上載了一張自己的近照,相中人骨瘦如柴,面容憔悴,健康狀況堪憂,備受家事困繞。

劉家昌比瓊瑤小5歲,1943年出生於中國哈爾濱市,因國共內戰隨母親輾轉從香港逃往韓國,不料又碰上韓戰。劉家昌在韓國讀初中時開始其職業演唱生涯,起初只是幫樂隊搬搬抬抬,後來才有機會開腔。劉家昌與瓊瑤都是天才型選手,瓊瑤於9歲嶄露頭角,推出第一本小說,劉家昌則無師自通,自學樂器,並在旁聽兩位姐姐學鋼琴的機會偷師自學樂理,17歲創作了第一首歌曲。

瓊瑤,本名陳喆,湖南衡陽人,1938年出生於四川成都。父母親的愛情故事像煞她前半生的言情小說:瓊瑤父親陳致平出身貧寒;母親袁行恕出身名門,外祖父袁勵衡曾任交通銀行行長。父親是母親袁行恕的國文老師,兩人衝破家庭阻力與階級籓籬成婚,幾經艱苦養大一對龍鳳胎,其中的女孩便是瓊瑤。

流行音樂之父劉家昌留下2500首歌曲讓人回味。(劉家昌Facebook)
流行音樂之父劉家昌留下2500首歌曲讓人回味。(劉家昌Facebook)

往事只能回味?

兩位都是戰爭年代成長的孩子,嘗過生活困頓,後來又憑藉天賦成名,各自在擅長的領域大放異彩。兩個都有過轟轟烈烈的愛情,劉家昌有過兩段婚姻,不過近年一直困於第二任妻子甄珍與歌手兒子章立衡(前名劉子千)的金錢糾紛中,可說留有遺憾與不甘心。瓊瑤為了與第二任丈夫、出版人平鑫濤相戀,甘願受人謾罵,當了八年情婦才能正式執子之手。最後雖能與子偕老,但平鑫濤嚴重中風後,只留下一具像被抽空了靈魂的軀殼,瓊瑤阿姨為愛苦苦撐到底。

兩位都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在1960年代崛起,紅遍大中華,兩人翩然離去後,未來是否後繼有人,能一統華語流行樂壇和華文書壇江山?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