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前文:〈與身體裏的老哥對話〉
毛哥在汐止國泰醫院心臟內科心導管手術失敗之後,唯一的方法只能轉心臟外科緊急手術,急診室醫生開始打電話給全台北市的心臟外科,台大、榮總一間間打下去,完全沒有空床,命懸一線的他只能祈求奇蹟出現,因為時間真的不多了…..突然急診室醫生大叫一聲:「找到了!」振興醫院剛清出一張病床,心臟外科團隊願意接手。
後續復健調養所費不貲
「先不論我那心臟曾停止的73分鐘緊急狀況,以及複雜危險的手術過程。開完刀後,因為怕感染,所以我必須住單人隔離病房,房間大概是我住過所有飯店裏最大的,台灣人都知道振興是私立醫院,最早是宋美齡創辦給達官貴人住的私人醫院,所以費用可想而知。」毛哥回憶。
振興醫院一天的單人隔離病房費用扣掉健保後大約是台幣1萬元,「我住了8個月,還不包括伙食費、看護費等等健保不給付的其他費用。」加上後來的復健、運動,5年下來毛哥約略估計應已超過台幣400萬。「這尚未包括其他什麼營養品,其他特殊的個人費用等等。400多萬台幣對香港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對台灣一般基層家庭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由於台灣法令規定,器官捐贈必須在醫生連續兩次判定腦死之後,才能進行器官的摘除。毛哥表示,「但是這腦死的判定就會有很多的遺憾出現,因為在自然死亡的過程當中,器官已經開始衰敗了,所以真正可用的器官並不多。」
因此台灣民間目前正在推動希望當病人進入安寧病房後,除了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之外,希望能將其延伸至在安寧死亡的過程中,就能進行器官捐贈的摘除手術,「不過這牽涉到太多台灣的風俗文化,所以還在努力中,希望法令可以通過。」
器官捐贈仍有長路待行
台灣即使已宣導器官捐贈十多年,甚至台灣的器官移植法已通過三十幾年,但到目前為止,台灣願意或已經簽署器官捐贈的比率仍然只有10%,「以我自己的經驗為例,我每場演講大概都100多人左右,但每次演講完回收回來的器官捐贈同意書大概都只有十幾不到二十份,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我所知,台灣目前等待心臟進行移植的人大概有300多人,但一年能等到心臟的不到一例。再加上地區分配的關係,亦即一位住在北部的患者即使等候順序較前,但如果這顆心臟是在南部的話,其實會優先分配給在南部等候的患者,但配對能不能成功又是另一件事。」他嚴肅地說。
毛哥指出,其實器官移植最重要的是「時間」,在台灣等待心臟移植的人平均要等上5~6年,但即使到最後階段好不容易等到一顆心臟,最後能不能夠順利配對成功又更少,因此台灣每一年能夠成功配對到的心臟更是少之又少,「每次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非常感恩,所以我覺得我更有使命要去推廣器官捐贈的概念。」
許多人可能會質疑已做過心臟移植重大手術或者是罹患癌症的人可不可以做器官捐贈呢?答案是可以的,「像我因為心臟開過刀,我的心臟當然不能捐,加上我心跳曾經停止73分鐘,所以全身器官或多或少有受損,所以能捐什麼器官我自己也不確定,但器官捐贈能捐贈的其實不僅是器官,還可以包括眼角膜、血管、皮膚、組織等等。」
向第一線醫護人員致敬
依據香港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每天有超過2000名病患急需要器官或組織移植。實際上,在填器官捐贈同意書時,無論台灣或香港都會問捐贈者想捐的選項,「但其實大多數人都會選可以捐的都捐,但其實也不用擔心,到時會有醫生幫你把這些東西全部分配給需要的人,相信我們能幫助的絕對不止一個人、一個家庭。」毛哥說。
在台灣,即便簽了器官捐贈同意書,由於風俗原因,必須顧及在世家人的感受,因此台灣醫療單位並不會強制執行,會取得在場家屬共識、同意後才會進行器官摘除手術,也因此,在醫院最常面臨的最大難題便是家屬間無法取得共識的問題,尤其是有長輩在的時候。
因此,台灣每一間醫院都有一位器官捐贈協調師,他們的工作就是在爭取分秒必爭的時間,協調在場家屬的意見讓器官能順利捐贈,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群協調師是真正站在第一線、面對最多困難的一群人,有時候甚至要面對家屬情緒性的責難、辱罵。「所以我非常尊敬這些協調師,只要他們有需要我的地方,譬如到醫院跟社工、醫生、家屬聊聊,我絕對義不容辭。」
毛哥回憶,有一次台灣一位記者訪問他,問他:「你認為你倒下來最大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肥胖嗎?」當時三酸甘油酯、高血壓都超標的他想了很久,「我說不是,是因為壓力。壓力其實是一個中年人最大的殺手,否則不會讓我的健康在兩個月內急速惡化。」
自我解讀、定義自己的人生
他沉重地說,「其實我書裏面沒有提到的是,就在我倒下的前一週,我除了被公司裁員,我二哥剛因心臟病過世,那時正在辦我哥的後事,我還有個85歲的老母親,可以想像繼我父親、大哥都因心肌梗塞去世,現在二哥又因心肌梗塞猝死對我媽打擊會有多大!所以我才藉全力籌辦政大EMBA畢業晚會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但就是因為這些所有事加起來,就成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毛哥說,「我希望跟我年齡差不多的人真的不要再想人生勝利組這件事了,我們活到50多歲了還需要那麼完美嗎?放自己一馬吧,你的人生可能反而會稍微和諧一點。」如同毛哥在書上寫的:「生命不是外在世界如何定義了我們,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解讀,定義了我們自己的人生。」
「我第一本書的第一章寫了4年,放在第一章的原因除了開宗明義之外,當然也是後面所有事情發生的重要原因,那一天的確造成了很多影響和迴響。我老婆在我書出版之後才知道我那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老婆一雙高跟鞋可以穿10年,因為她不用走路,我每天送她上下班,即便這樣子她還是不知道我那段時間倒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的孩子那時剛念台大,我也是常常送他去學校,但他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直到我倒下來……每個人都是看了我的書才知道那段時間我竟然發生了那麼多事,如果我今天沒有機會回來,他們是不是永遠都不知道這些事發生背後的真正原因?老天讓我回來,讓我用文字寫下這些慢慢發揮影響力的經歷。」
「記得當我的書印出來之後,我先拿到一本,翻到那一頁,拿去給我老婆看,我老婆看完當場在我面前掉眼淚,她從來不知道那時的我承受着那麼大的壓力,我說出來不是要責怪她的意思,反而是要告訴像我這樣的中年大叔,不要把自己逼到牆角上,有壓力要學着釋放,當然不容易,但是要學習。」
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後,由於患者必須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藉以壓制身體的免疫力,以免人體免疫系統吞噬移植器官的細胞,因此,患者終身免疫能力非常低,但也因此導致癌症的發生率極高,「如果你把自己照顧的非常好,基本上你的身體在老了以後發生的狀況就會是癌症。」毛哥語氣平靜地說,他在移植手術後就知道這件事,「這是目前醫學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只能藉着有限的時間,任性的做我認為有意義、開心的事,不再擔心未來,只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同毛哥聽到過一位器官捐贈者家屬所說:
如果得到了一個重生的機會,請為我們好好的活下去,
不管人生還會經過什麼苦難,記得有我們殷殷的期盼。
失去心跳的勇氣 3-3
延伸閱讀:重「心」出發,死而復生的第二人生──失去心跳的勇氣 3-1
與身體裏的老哥對話──失去心跳的勇氣 3-2
溫馨提示:
香港中央器官捐贈登記:https://www.organdonation.gov.hk/tc/knowmore.html
台灣器官捐贈協會捐贈登記:https://www.organ.org.tw/Register.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