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的最後買家

當權者正值大選臨近,明顯借疫情來推經濟,推高市況,本末倒置之餘,更弊是將整個聯儲局亦騎劫起來,成為了遷就政客的工具了。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美國經濟向下,甚至大規模衰退。經濟災難的同時,亦令到聯儲局政策開始失控,幾乎肯定埋下另一次災難。基於每周新領失業救濟人數急升,早前公布的非農就業大減,外界已幾乎肯定美國經濟短期內會大幅向下。綜合外界預測,第二季經濟會出現負增長至少兩成,失業率亦達雙位數。

的確,數字是驚嚇的,但當權者正值大選臨近,明顯借疫情來推經濟,推高市況,本末倒置之餘,更弊是將整個聯儲局亦騎劫起來,成為了遷就政客的工具了。

僅僅用了一個多月,將利率減至零,再無限量化寬鬆之後,聯儲局日前再推出超過2萬億美元的計劃。整個天文數字的刺激計劃包括幾部分;除正式建立名為Main Street Lending Fund,向中小企提供貸款之外,更進一步加大購買州市政府的短期債券、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就是,局方連CLO,即以銀行的商業或個人貸款擔保的資產證券化工具,以及3月23日之前仍具備投資級別,現在類似垃圾評級的債券及垃圾債券ETF也一併納入收購資產的範圍。

聯儲局徹底改變央行的模式或原則

明顯,聯儲局已變成了Buyer of last resort。由作為一個傳統的市場最後借貸人,變為最後購買人,背後重點就是,在當局眼中,任何下跌的資產都要管,都要介入,都要幫一把推高價格。這樣的話,道德風險形成之餘,更徹底改變央行的模式或原則。

以前,中央銀行是管風險,現在很大程度上變得是獎勵風險,而變相直接向中小企貸款的新計劃,根本上是重寫了央行功能,某程度上取代的商業銀行的中介角色。

市場是反映風險,並作出價格決定,環球中央銀行近期的政策取態之激,本質上等同於否定市場按風險及客觀環境作出的定價功能。局方無疑強調政策是暫時性,但亦重申經濟未見復甦,政策是不會取消,這同時帶出稍後的退市問題及退市標準。

伯南克年代的買債,花了多年也未能全面退場,現在政策更激,所謂的經濟回復正常退市門檻最後根本會是各有解釋。經此一役,如果市場因為中央銀行的任意妄為,而不能夠完善地達到風險評估及定價功能,影響絕不遜於目前的病毒疫情。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