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錦的「民主焦慮」
在全球注視的美中貿易對抗中,修昔底德陷阱預言「兩強爭霸終必一戰」的可能,變成顯學。2500年前希臘歷史學者修昔底德以「陷阱」敘述雅典崛起,使斯巴達產生恐懼,戰爭終於無法避免,毀滅了二個城邦。
作者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在《注定一戰》(八旗文化,2018)中指出:當一個崛起的強權(中國),威脅到另一個已有的強權(美國)時,除非北京調整它的權力擴張或華盛頓願意與中國共享太平洋霸權,一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比專家願意承認的要高。
遠在太平洋這邊2300萬人民的台灣,經歷了30多年的民主洗禮,近年來卻陷入了資深媒體人張作錦所寫《誰說民主不亡國》(天下文化,2015)的焦慮。
細讀張作錦書中的論述如:(一)台灣,成於民主,敗於民主?(二)政客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三)台灣只能是「短暫的富裕」?(四)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五)獅,醒了;龍,怎樣了?每一篇論述使讀者驚覺民主的脆弱與風險。
這本書名也可理解成:「台灣能跳出民主陷阱?」或「誰說民粹不亡國」?
此刻或可用一句話概括:台灣30年民主政治實施的結果是:民粹還在四處燃燒,民生則持續凋萎。
在這「民主陷阱」中,韓國瑜在高雄選舉的勝出,出現了台灣人民投票行為的大翻轉。對民進黨政府輸掉15個縣市的最大教訓是:重民生,輕民粹;放下悲情與兩岸對抗,走向開放與兩岸交流。
「務實新世代」崛起
《遠見》雜誌於1月下旬對「務實新世代」再進一步做了調查。18至39歲民眾在回答「您最關心哪一項公共議題」時,12項議題中,複選最高的5項依次為:民生經濟(38%)、教育(32%)、食安(32%)、勞工權益(27%)、醫療(27%);最低的五項是兩岸關係(15%)、司法改革(12%)、國際局勢(10%)、能源改革(11%)、住宅(9%)。當前的民意再度告訴政治人物:一定要有能力處理民眾關心的民生經濟。
韓國瑜開創了一個「冷」民粹、「熱」民生的韓式思維。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中華民國國旗飄揚下,接地氣的他一心一意要讓人民過好日子,戳破政客們虛情假意地操弄統獨及兩岸。
「放下」才是最好選擇
做為中間選民的作者,誠懇地呼籲國民黨與民進黨政治領袖首先冷靜地走出同溫層,認清在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未來」不追隨「過時」的英雄。愈有歷練的政治人物,愈要有勇氣認清:夕陽已經西下,群眾已經遠離,市場已經消失,掌聲已經屬於別人。辜振甫先生有一句寓意深長的話:「下台的背影要優雅!」
在「民意如流水」的台灣,對政黨的忠誠度已在消失中。每當看到一個政治人物退出政壇,我內心是暗暗地為他們高興。當然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覺得做對了一個「三贏」的決定:解放了自己,釋放了機會,增加了資源的流動。
面對選舉,「變」是唯一的不變;還在位置上的,要維持自己的政治生命,趕快應變,從「政治人」變成「經濟人」。
快走下坡時,見「好」就收;已走下坡時,見「壞」更要收。你會發現:「放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原刊於《聯合報》 ,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