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資政昂山素姬日前在海牙國際法庭為一項民族清洗控罪辯護,國際媒體當然關心羅興亞人被壓迫的問題,同時媒體也紛紛評論,昂山素姬是如何從一個民主女神「淪為一個賤民」。西方媒體大概是為自己當年一手捧紅昂山素姬而遺憾,所以言辭特別激動,而從香港的角度看,現在被西方媒體捧為香港民主英雄的人,先別高興得太早,而且要為早晚被罵「賤民」的一天做心理準備。
緬甸人口約5370萬,絕大部分信奉佛教,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原來100萬人居住在緬甸,但一直沒有緬甸國籍,發起組織叛亂的羅興亞人多次被軍方掃蕩,近年「激進佛教徒」增多,跟羅興亞人屢起衝突,軍方最近一次大規模打擊羅興亞人在2017年底,導致約70萬羅興亞人要逃離家園,到鄰國孟加拉避難。羅興亞人的遭遇,引起國際關注,聯合國派調查組取證,收到羅興亞人對緬甸軍方的指控,包括屠殺、強姦、燒死兒童等等罪行。
昂山素姬在法庭上辯稱,發起訴訟的西非國家岡比亞,針對緬甸提供的指控敘述「不完整且帶有誤導性質」,不能反映緬甸若開邦的真實局勢,並陳述羅興亞人與當地佛教徒之間數十年來的緊張關係。
法庭門外有兩批人在示威,一是昂山素姬的支持者,另一批是羅興亞人。英國《衛報》引述一名羅興亞人抗議者說,「我想吃了她(昂山素姬)」。一般來說,即使記者真的相信昂山素姬干犯了種族清洗罪行,媒體不會直接引述充滿極度仇恨的話,更何况現在對昂山素姬的指摘,只是說她沒有譴責實施暴行的軍方,以及可能是因為緬甸明年大選,昂山素姬為了選票不敢得罪佔絕大多數的佛教徒選民。
美國政府跟昂山素姬幾乎是「合作無間」
政客為了選票,是西方式民主的鐵律,西方記者不會對政客這種行為橫加指摘,更何况,西方媒體過去將昂山素姬描繪成民主女神。昂山素姬在1989至2010年間,大部分時間被緬甸軍方軟禁在家,記者不斷報道她在家宅圍牆內,向圍牆外的民眾發表爭取民主的講話,這種情景已經深入民心。1997年昂山素姬的英國人丈夫被診斷患末期癌症,國際輿論逼使緬甸政府對昂山素姬解禁,但昂山素姬為了害怕離開緬甸後,再也不能回去,所以放棄去英國見丈夫最後一面,當時被媒體形容,為了民主而犧牲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媒體的報道,只是搖旗吶喊,西方國家領袖的褒獎,才是把昂山素姬捧上天的真正推手,2010年獲釋後,昂山素姬出訪多個國家,歐美國家領袖給她設家宴,讓她在國會演講,英國國會甚至讚揚她是「國家的良心,人類的英雄」。然而,昂山素姬的形象,落差這麼大,究竟是她背棄了理想而必須受到懲罰,還是以前的昂山素姬是假的,西方所有人都上當受騙了?顯然,兩者都不是,昂山素姬曾經對記者表示,「我只是一名政治家,我不太像戴卓爾夫人,同時,我也不是德蘭修女,我也沒有說過我以前是」。這段話可以理解為,昂山素姬表示她很實在,但不像戴卓爾夫人般鐵腕,但也不應該期望她是很理想主義,可以為理想犧牲一切。
昂山素姬也沒有存心要騙西方社會,從現在很多「揭發」昂山素姬過去種種不是的馬後炮報道看,昂山素姬沒有什麼系統的理論,而且十分固執,領導風格十分獨裁。而昂山素姬的這些特點,跟她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美國政府當然也不會對此一無所知。
然而,美國政府跟昂山素姬幾乎是「合作無間」,緬甸軍方執政,美國對緬甸的制裁逐步升級,2012年軍方承諾民主選舉,奧巴馬總統訪問緬甸,與昂山素姬家訪,然後宣布放寬對緬甸的制裁;昂山素姬當選資政,美國邀請她訪美。
歐美國家對昂山素姬的態度轉變,當然跟緬甸在對待羅興亞人問題上有關,但昂山素姬的從政路上,在呼喊民主時,她雄辯滔滔,當她當上實際上是政府首腦時,她必須面對各種現實的問題,在處理政務時,也必須按照緬甸的實際情況去處理,CNN的報道題為「西方將昂山素姬變成聖人,她則經常令人失望」,英國在統治緬甸時,慣用的手法是,煽動民族之間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而無力反對政府。緬甸目前邊陲的少數民族諸如克欽人、克倫人等,實際上已經處於獨立狀態。這些問題都是在昂山素姬上台前已經長期存在。而且軍方還沒有完全將權力移交給民選政府。
現實的情况是,昂山素姬必須以緬甸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去管治這個國家。昂山素姬要面對的現實情况,西方可以視而不見,不能為西方人所接受的,還會被譴責甚至抵制。
現在有些香港人向美國賣身投靠,這是他們的政治選擇,但請他們擦亮眼睛,美國不會考慮香港的長遠利益,也不會講究情面,對任何人都可以說變就變,昂山素姬女神形象與身分都可以被扯下,那些香港的蝦兵蟹將,還有幻想嗎?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