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癌症,有所謂「標靶藥」。這個名詞不大對。靶的意思是「射擊目標」。在癌(以至所有其他各式各樣症候)而言,施藥的目標在於治療,那是不在話下的。若以這個觀念來看,所有用以醫治癌症的藥,都屬抗癌標靶藥,因為其目標(標靶)清楚既定,並非漫無目的而行的。現在一般納入「標靶藥」的,用到它,不單單是為了治癌,而是更進一步,針對病人所罹患那一種癌的個別情形,劍及履及,深入腹地,意欲直接去打擊它特殊的機制或狀況;像是射靶時專攻紅心。那應被稱之為「標的藥」才更適當。
現在的所謂抗癌標靶藥中,包括有兩大類。第一類針對的是,「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試稍解釋。癌細胞乃是「不按常規生長」的細胞。它不尋常之處,是胡亂增生茁壯;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營養。於是,為了獲得額外營養,它會分泌上述這個VEGF,催使癌附近的血管,延伸一些微絲血管過來。一旦有那些微絲血管來到自己所在之處,癌細胞便會得到源源不斷的營養供應;另一方面,癌細胞也可以透過微絲血管,擴散到全身。
打擊的具體目標
有一個叫Avastin的標靶藥。它的取向(標靶)是制止癌的不良生長,但一心想施以打擊的具體目標(標的),則是「將VEGF」廢掉。這個藥的藥效如何?差強人意。在開始服藥大約9個月後,癌細胞往往像有應變能力似的,會改變策略,改為分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避過Avastin,變本加厲地催動血管增生。有一個叫「金雀異黃酮」的補健食品,能引發身體造出一個叫「內皮抑素」的蛋白質,一次過抑制癌細胞,令其不能誘生微絲血管(Biochem. Pharmacol., Vol. 69, pp. 307-318)。
另一類「標靶藥」針對的是,一類叫「酪胺酸激酶」的酵素。這個酵素若有突變,可引致細胞不受抑制的生長,最終演變為癌。金雀異黃酮也能為「酪胺酸激酶」保駕(Proteomics., Vol. 10, pp. 976-986)。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