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兒:港大醫療成就與未來發展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梁雪兒以四大範疇講述港大醫學院過去成就,包括傳染病監測及控制、肝病的新治療方法、治療脊柱側彎,以及基因診斷和癌症精準醫學方面發展。

編按: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梁雪兒醫生在2018年9月26日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香港醫療科學成就與未來發展」專家論壇。以下為她的分享內容摘要:

香港大學醫學院上年剛好130周年。我講述過去30年港大醫學院的工作。這些工作與香港市民息息相關。

傳染病的監測和控制

港大團隊2003年發現SARS的致病原為冠狀病毒。在深圳農貿市場收集的野生動物樣本中,4頭果子狸的樣本帶有SARS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極為相似。確定人類SARS冠狀病毒是起源於SARS樣病毒,而且動物SARS病毒要經過變種才能傳染給人類。

港大團隊在SARS後繼續研究,於不同種類的動物發現了超過30種新類型的冠狀病毒。港大參與冠狀病毒研究超過15年發表相關論文超過160篇。及後港大團隊於2013年在單峰駱駝中發現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冠狀病毒。

此外,港大團隊於2009年發現甲型豬流感H1N1的起源。確定水鳥是源頭,豬隻是病毒的中介宿主。本港的研究建立了監察活家禽市場和活豬屠宰場的重要。

港大2014年獲世衛委任為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及世衛H5參考實驗室。港大團隊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學者合作,成功研製出新型甲型流感疫苗。

肝病的新治療方法

香港約有50萬至60萬名乙型肝炎帶菌者,佔總人口十分之一,當中25至40%會惡化至肝硬化及肝癌致死。港大帶領全球研究第一顆治療乙型肝炎病毒(HBV)疾病的口服藥物。

病人患有肝癌或肝硬化,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不過在中國傳統社會,人們不太接受把死人的內臟捐贈他人,因此出現捐肝短缺問題,香港必須要探索活體肝移植技術。

活體肝移植有三個劣勢:第一、從活體中取肝,捐肝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將面臨風險;第二、活體中的肝血管微細,不利於實施移植手術;三是從活體中只能取一小部分肝臟,不能取全部。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組是全港唯一的肝移植團隊。1993年成功進行活體肝移植,2009年交叉換肝手術成功。2015年一名患者的兩個女兒各捐半個肝臟,成功拯救了她們的父親。瑪麗醫院至今已進行超過1300各肝臟移植手術。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醫學院,已有逾百年歷史。(Wikipedia Commons)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醫學院,已有逾百年歷史。(Wikipedia Commons)

治療脊柱側彎

小朋友的脊柱側彎問題愈來愈嚴重,需要做手術植入金屬棒,將脊柱伸直。但是小孩子會長大,需要定期開刀更換更長的金屬棒。港大發明遙控延伸器及脊柱棒,外置磁鐵裝置位病人進行延伸,內置小型磁鐵馬達,用微創手術植入,無需經常開刀更換金屬棒。

2014年開發了首個超彈性鎳鈦合金脊柱棒SmartRods。鈦合金冷凍時可彎曲,遇熱會回復原狀。SmartRods利用在體溫環境下的超彈性功能,把彎曲的脊柱作出連續而安全的修正。

基因診斷和癌症精準醫學的發展

香港大學醫學院亦成功發現引致家族性遺傳大腸癌的機制,繼而發明現已受全世界採用的診斷測試。

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遺傳性胃腸癌基因診斷服務已幫助了1200多個香港家庭。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以學術研究為基礎,進行國際性學術研究及交流。

港大發現突變型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抑制劑。

展望未來

醫院管理局葛量洪醫院重建計劃下的臨床創新及研發中心,以及癌症綜合關護研究所致力研究癌症,發展全人的癌症護理。

促進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生物學研究,特別是神經系統、肝臟和心臟疾病的幹細胞。成立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實驗室進行細胞臨床試驗。

梁雪兒表示,港大將推動生物科技,以抗體作基礎的診斷和治療。研究DNA疫苗、生物材料和化合物等。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