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讓孩子學會謙遜、學會失敗

做父母的,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經歷,像說教般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未必對此有興趣。
他曾帶司渝到訪貴州和雲南,當時八歲的司渝發現,農民家庭中,沒有電視,沒有家具,更不要替玩具,大失所望,但同時她對貧窮有了深刻的體會。梁錦松想讓子女知道,「幸福不是必然」,還教她付出和分享。司渝在旅途上帶了一本經常看的圖書,叫她送給當地的小朋友。她最初是千萬個不願意,但後來懂得分享。
 
儘管梁錦松和伏明霞都是名人,但梁錦松很少跟子女講他們的過去。「做父母的,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經歷,像說教般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未必對此有興趣。我反而希望教導他們在面對不同場景和問題時,需要如何應對和處理已經足夠。」
 

夫婦齊分教養工作

 
有了孩子後,除了工作和應酬,梁錦松幾乎把所有時間放在家庭上,就連自己最喜歡的高爾夫,一年也只打三次。一家周末的親子活動,除了去教會外,便是逛書店,做運動和吃飯。
 
梁錦松工作忙碌,經常需要出差,管教子女的重任,便落在伏明霞身上,「太太會全力照顧家庭,她也是家中最嚴厲的,子女的起居生活,有困難時要找人幫忙,都會找媽媽,而玩的事情才會找我。」
 
梁錦松也不諱言,伏明霞是家中最重要的人,所有事情必須得到她的支持,方可成事。但梁錦松也很樂於分擔教養工作,尤其是教功課。「我希望小朋友能夠學會學習,我會教他們做功課,在教導的過程中,還會教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說,子女的英文比較好,原因是英文比較容易學,梁錦松主要負責輔導子女的英文和數學;伏明霞則輔導子女的中文。
 

運動中教孩子「輸得起」

 
梁錦松認為最好的親子活動,莫過於戶外活動,他經常帶子女滑雪,騎自行車,以及從事多項水上活動。熱衷戶外活動之一,是希望子女從運動中學習失敗。
 
「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他們最重要是學會失敗。因為要想成功,只有不斷失敗。」
 
梁錦松希望子女從運動中學習,坦然面對「輸贏」以及團隊精神。他說,司渝有次比賽,跟我說自己已經輸了兩次,第三次應該會贏。但我告訴她,未必如此。
 
他建議父母要多讓孩子參與體育運動,運動會令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失敗逆境,長大後不會因一次失敗而潰滅。「可惜香港家長不太重視」。梁錦松也希望通過運動讓子女明白,在人生中會有不同際遇,這些並非可由自己掌控,只要心裏坦蕩和坦然,也會「輸得起」。
 

望子女有唯物辯證思維

 
正如現在的梁錦松,對於再從政,「這要看上帝的旨意,從政有苦有樂,但卻要付出代價。」
 
早於90年代已出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的梁錦松,一向重視香港教育,但他反而更傾向內地的高等教育。
 
「香港頂尖大學教育的原先設計,是以培訓公務員為目的,着重執行力;內地頂尖大學是以培訓領袖為目的」。
 
梁錦松指出,兩地頂尖大學生因此也有顯著差異,思維方式不同。內地學生採用唯物辯證法,看法更加宏觀、長遠,想法有系統、有歷史觀、有理論。「如果我的子女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我會很開心。香港人時興即食文化,要實時見到效果」。
 
原刊於留學媽媽教養女王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留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