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組班面對三大難題

我們可以從林鄭月娥最終組成的班子透視她的領導能力和中央對她的信任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笑言她的噩夢是七月一日下屆政府就職時,沒有足夠人數宣誓成為司、局長。我夠膽保證,這個令中央無面的情況不會發生。不過,最終由林鄭提名,中央委任的司、局長是否讓市民眼前一亮,或是感覺欠佳,則屬未知之數,這應該是林鄭月娥目前最大的煩惱和挑戰。

今屆政府遭人詬病的地方不僅是特首梁振英個人的種種問題,還是他領導班子內不少官員的誠信和能力缺陷。隨着梁振英放棄連任,兩位司長辭職,不少問責官員也表明去意。這個情況讓林鄭月娥無須花費唇舌「勸退」與她不合拍或不稱職的舊人,更讓她有很大空間去籌組一個符合其「管治新風格」的領導班子。

根據林鄭月娥的政綱,她的管治新風格包括「廣納賢能、用人唯才」。這個要求其實一點也不新,只是她過去五年忠誠支持的特首梁振英做不到而已!

放在問責官員身上,「廣納賢能,用人唯才」這個古今中外都適用的標準不應該是特首甚至中央說了算,而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性,令港人信服。

以今屆教育局長為例,這位全無教育經驗,令人謔稱適合做旅遊局局長的人士竟然可以順利完成五年任期,而市民不知道他們做錯什麼的民政事務局長及公務員事務局長卻中途被辭職。這是林鄭月娥心裏清楚的用人唯才的最佳反面教材。這個例子其實也包含我在下面談及的政治因素。

林鄭月娥要籌組一個理想的班子,需要克服三個難題:
一、 適當人選是否願意成為她班子的成員?
二、 中央委任司、局長的考慮因素是否配合她的選擇?
三、 她能吸納泛民人才入局?

讓我逐一分析:

適當人選

第一個難題涉及兩方面:適當人選的來源,以及她們對加入林鄭班子的考慮。

自從首任特首董建華於2002年實施問責制後,司、局長的人選一是從公務員隊伍中挑選,或是從外界吸納。前者的骨幹主要是來自政務主任職系,而後者則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不過,因為「廚房」愈來愈熱,現職公務員(例如常任秘書長)已絕少有興趣更上層樓,而有心有力的退休高官也寥寥可數。至於從外面加入政府的問責官員,由首屆到今屆十多年間,市民的普遍印象是「一蟹不如一蟹」。

在某些政治性質較重的職位上,例如民政事務局長或內地及政制事務局長,適當人選的標準包括政治考慮,是無可厚非的。隨着中央愈來愈強調國家主權,更多司、局長職位,例如律政司長、教育局長等,其有關人選的政治背景和立場已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另一方面,愛國愛港糾纏不清的政治因素令一些卓然有成的精英對加入政府有所顧慮。況且,在政府缺乏廣大民意支持,而行政立法處處對立的情況下,胸懷大志的人士,即使願意犧牲個人事業,也擔心無法實現理想。以高永文為例,在五年局長期間,除了保持高民望外,他做了多少件有重大貢獻的實事?

中央委任司、局長的考慮

根據《基本法》,司、局長由特首提名,中央委任。在董建華擔任特首期間,我的印象是除了三位司長外,中央對的特首提名的局長人選不會有太多意見。曾蔭權上任後,我的觀察是中央或個別部門的影響力已在特首考慮人選的過程中發揮巨大影響力。

正如上文指出,中央委任司、局長的考慮因素包括人選的政治背景和立場。在政治性質較重的職位上,政治因素恐怕已凌駕專業才能。以律政司長為例,假如袁國強不願連任,他的繼任人恐怕不會是像之前黃仁龍般有強烈法治觀念的大律師。

再以教育局長為例,今屆吳克儉局長的政治忠誠度遠遠超越他的教育知識。香港教育界人才濟濟,而梁特首偏偏選中吳先生,難免令人有中央預先認同的聯想。下屆教育局長的人選,林鄭月娥有多大空間去選賢與能,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中央另一個政治考慮是從建制派中提拔治港人才。由曾蔭權擔任特首開始,政府的領導班子已包括民建聯推薦的人選。我相信下屆政府不會是例外。問題是,每年開支過億元的民建聯在培訓或吸納真正的人才上非常失敗。以今屆政府為例,算得上持平、稱職的曾德成被無理解僱後,繼任的劉江華未能予市民好感。表面資歷尚可的蘇錦樑做了幾年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的表現,在行內及市民眼中並不合格。除了是肯定會留任的劉江華外,林鄭月娥是否需要接收部分中央部門屬意的人選,是她能否用人唯才的考驗。

泛民入局

林鄭月娥希望找與她在扶貧工作上合作無間的民主黨資深黨員羅致光加入領導班子,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問題是民主黨會否維持一貫立場,即黨員與局長之間須二揀一,不可兼得。除了是符合政治原則外,這個立場也涉及政黨利益。中央要求問責官員全方位支持政府,包括例如831決定,是理所當然的事。假如某位入局的民主黨員保留黨籍,這對政府是成功招降納叛的好事,但對民主黨卻是失信支持者的壞事。

常言勉強無幸福。其實建制內有很多具實權或有影響力的法定和諮詢機構。假如某位林鄭月娥心儀的泛民人士願意協助政府施政,她可以委任他(或她)擔任一些重要而無須中央委任的公職。

總結一句:我們可以從林鄭月娥最終組成的班子透視她的領導能力和中央對她的信任。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