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教育新思維以老師為基礎

當政府做教育措施的時候,特首都給予同事一些指導性的原則,究竟每次提出教育新思維或新措施時大家應以什麼為基礎,就是以「對老師好一點」為原則和標準。

編按: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8年6月2日在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致辭全文:

各位教育界的朋友、各位嘉賓:

首先,非常歡迎亦感謝大家在一個周六的早上抽空出席首屆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正如剛才司儀所說,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是在我去年競選期間提出的一個措施,希望給我本人作為行政長官有機會可以直接聆聽教育界的意見,從而改善我們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措施。

這一類行政長官高峰會,在我的《施政報告》裏被視為本屆政府的施政新風。今日的高峰會已經是我在去年7月1日就任以來的第三次高峰會,我們分別已經在同一個地點舉辦過稅務新方向的高峰會,另一個就是扶貧委員會的高峰會。事實上,這一種行政長官高峰會的安排是源自上屆政府的扶貧工作。大家都記得,我當時以政務司司長的身分擔任扶貧委員會的主席。當我作為政務司司長很努力地做扶貧的工作時,我覺得行政長官也需要展示對扶貧工作的關心,所以一年一度邀請行政長官主持和出席一個高峰會都並不為過,這樣就提出了這個行政長官高峰會的概念。

很高興今日我自己能夠以行政長官的身分,親自去落實我對於這一類由行政長官直接聆聽業界意見的高峰會的建議,尤其是有關於優質教育。如果大家聽過我以前在一些教育界的場合說過,包括最近出席教協45周年酒會所說,我雖然在政府工作長達38年,但並沒有直接做過教育的工作,即是沒有擔任過教育署或現時教育局任何職級的官員,所以更有需要給我有機會可以直接聆聽教育界的意見。稍後我們仍然會舉辦這類高峰會,包括在青年發展的工作和創新及科技的工作。這些行政長官高峰會並不是一次性的──我的承諾是年度的高峰會,所以希望在明年亦有機會與各位再次探討香港教育的問題。

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是在林鄭月娥去年競選期間提出的一個措施,旨在直接聆聽教育界的意見。
行政長官優質教育高峰會是在林鄭月娥去年競選期間提出的一個措施,旨在直接聆聽教育界的意見。

政府重視教育政策

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對於教育是一個「門外漢」,今日也仍然是一個「門外漢」,但亦可以說是一個勤力的學生,不斷地去學習。在競選期間,我見了不少教育界,不局限於1,200人裏有選票在手的教育界。大家都知道,我見過教聯、教育評議會,這些其實都是沒有選票的教育界朋友。廣泛地去聆聽教育界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在教育的目標亦不應該分政治的立場,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我在政綱裏寫我對於教育的期盼或者教育的宗旨,都是很簡單的。我在政綱裏只有三條:第一,就是人是香港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元素,而教育就是培育人的關鍵,所以在教育方面的開支是政府最值得為未來作的投資,這句說話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第二方面就是教育的目標,是希望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青年人有國家的觀念、香港情懷、世界視野、有質素、對社會有承擔。唯有有這樣的新一代,香港才能夠繼續發展下去。第三方面,就是因為我在競選期間聽了那麼多教育界的聲音,包括不少是前線老師的聲音,我提出了政府在教育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應該為學生、教師、家長、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和富滿足感的教與學環境。

教育的成功是需要每一位關心下一代的人共同努力,今日便是這樣的場合,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可以讓香港的優質教育更上一層樓。在當選之後,大家都有留意,首先我作為候任行政長官處理的事便是教育的事,因為當時真的聽到在教育界有不少焦慮、有不少問題,亦因為此原因,在短短的政綱中的第三條,那數個字都是精心挑選,放在最前是一個穩定的教學環境。如果老師的教學環境不穩定,亦難以期望老師能夠全情投入做教育的工作,所以為了開創一個穩定和展示政府關懷老師的環境,我以候任行政長官的身分已經邀請教育界的朋友共同磋商所謂教育新資源的分配。當時的承諾是每年投入50億元教育新資源,它們是經常性開支,換句話說是穩定的。經過一輪的磋商後,大家都很務實,認為不需要立即將50億元用盡至最後1元。大家都認為教育還有很多的訴求,所以先要處理一些比較迫切的問題。經過大家建立共識,我們亦將大家建立的共識交給立法會審議,所以相對很迅速、順利地獲得批准增加36億元的教育新資源開支,投放至由幼教到大學的教育各個範疇,絕大部分的措施已經在2017/18,即去年9月開展的學年逐步落實。

正如我剛才所說,做了這批措施後,不等於處理完教育界的問題,但大家都認為應該再認真花點時間,多點商量教育界其他各方面的問題。所以在這些討論中,我們梳理了八方面的議題是需要進一步跟進,八方面的議題都很廣泛,亦相信涵蓋了近年大家關心的議題。其中一個議題便是有關評核的制度,這個基本上可以說是完成了。經過專業的商討,考慮學校、校長以至家長的意見,我們推出了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的新做法,相信大致上得到大家的認同。當然仍然會有一些意見,說是「留了一條尾巴」諸如此類,但在任何事情上實在難以有全面一致的意見。廣泛的共識讓我們可以向前邁進,因為今日我最擔心的是香港停滯不前,只是在不斷爭拗。其他七個範疇都仍然努力工作中,今日有很多幫我們檢討另外七個範疇的專責小組的主席和成員,都應該是在座的。

由於今日我們選擇的議題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所以我特別想提一提由邱霜梅博士領導的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的工作。專責小組非常努力,已經開了六次會議,亦討論了很多議題──可能有些內容都對外洩露了,但這一定不關主席事,亦不關我們的事,我也不深究了。總之現在仍然是在商討和研究的過程裏,我掌握的最新進展應該是這個月會有一個相當廣泛的諮詢,歡迎大家給予意見,小組在完成研討後會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由於是涉及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個專責小組的人數是最多的,除了Dr Willis(Dr Carrie Willis,邱霜梅博士)之外,一共有17位非官方的成員,所以我們是很認真,希望涵蓋到教育界各個持分者,有校長、有辦學團體、有資深老師、有前線老師,希望能夠就大家都很關心的議題能夠得到比較全面的看法。

廣泛地去聆聽教育界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在教育的目標亦不應該分政治的立場,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廣泛地去聆聽教育界的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在教育的目標亦不應該分政治的立場,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教育措施的原則

當我們做教育措施的時候,我都給予同事一些指導性的原則,究竟每次提出教育新思維或新措施時大家應以什麼為基礎。當然在座的各位老師都應該很開心聽見我在一個公開場合說,就是以「對老師好一點」為原則和標準,或者文雅一點說,就是重視老師、尊敬老師和珍愛老師。

另外的原則基本上是在三方面。第一,就如今日般,要「專業領航 直接聆聽」。成立各個方面的專責小組涵蓋到教育界的持份者,亦都希望能夠可以由專業去告訴我們香港的教育發展應該是怎樣。最近我們在「專業領航 直接聆聽」的原則裏,亦有一個相對令人很滿意的例子,就是有關歷史科的課程大綱修訂。經過課程發展議會成立了一個涵蓋很多專家的委員會,聽了很多意見、發了很多問卷後,最近便公布了中國歷史和歷史科的課程大綱優化和修訂。我之後亦留意到報紙報道,教育界對此表示歡迎。這種由專業領導、我們直接聆聽的方法,將會繼續是本屆政府做教育工作的指導性原則。

第二個原則就是「簡政放權 全面減壓」。香港的教育是相當優質的,待會大家可以從Mr Andreas Schleicher(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教育與技能總監及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的口中聽到,他高度表揚香港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質素。但實在是有很多壓力,有層層的壓力存在於我們的教育制度裏,所以我們要求教育局的同事應該要檢視他們日常的工作、檢視他們與學校的所謂互動,希望能夠可以為校長、為老師減壓。

最近亦有一個「簡政放權 全面減壓」的好例子,就是有關優質教育基金的申請。從前我真的聽到很多有關優質教育基金的投訴。優質教育基金當年由首任行政長官提出,當時投放了50億元,大家都擔心很快便會用完,之後不知會怎麼。但我在競選期間查看,發現基金已經坐擁80億元,可能今天更多。單看數字,它是違背了原意,原意是利用撥款推進香港優質教育,不是要它生息儲錢,所以今天推出的措施,就是很「大手筆」的在優質教育基金中分撥出30億元,用一個非常簡易的程序,讓各級學校,包括特殊學校,都可以申請。而教育局亦會有一個特快的專隊,處理各學校提出的申請,希望優質教育撥款盡快到位,盡快將新政策、好措施落地,解決以往很多教師告訴我,寫申請書寫到「牙血也出」的問題,還有一個很古怪的做法──如果某一所學校在優質教育基金申請了撥款,做了一件卓有成效的措施,其他學校就不能申請,要想另一個方法才能申請。我希望這些簡政放權措施能陸續落實。

第三個原則我們剛才已談過,就是希望更多直接聆聽以體現新風,這肯定不是局限於我作為行政長官一年一度的高峰會。我知道楊局長及蔡副局長都非常努力,自從去年7月上任後,已經走訪超過90間院校及學校。我亦鼓勵大家可以多主動與教育局同事反映意見,分享你的看法。

最後,我希望透過大家共同努力,能夠培育出我剛才說的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世界視野、有質素、對社會有承擔的新一代,亦希望我們教師團隊可以做到今天的主題──「共建團隊 力臻卓越」。多謝大家。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