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治術」比經濟周期更可怕

筆者對本地的經濟周期的起跌不是太過擔心,但林鄭和各高官在應付經濟失速和樓市泡沫的能力肯定是一個大隱憂,這亦是筆者對今年香港經濟感到悲觀的原因。

林鄭月娥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指2018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期為3.2%,然而2019年能否達到3%卻是一項挑戰。港府評價已顯示今年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年份,特別是中美貿易戰仍未能達成協議。雖然中國已在兩國貿易方面作出讓步,例如大手買入美國農產品、準備加大開放內地市場等措施,但美國卻志不在此,特朗普和白宮高層希望全力打擊中國的科技發展,令中國製造2025難以實現,這亦正好解釋現時美國政府在貿易談判上是步步進逼,務求獲得最大利益和維持世界一哥的超然地位。

由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已惡化至很多西方國家合作圍堵中國,尤其是針對中國科技企業在海外發展。以孟晚舟事件為例,為什麼美國在中美貿易不斷惡化的情況才向這位華為太子女採取行動,如果美帝要捉孟晚舟,任何時間都有機會。只是今次美國決定引渡孟晚舟,這不外是向中國表達一個強硬訊息,美國政府可以全方位對付與中國科技企業有關係的人士。這種囂張和具有挑釁性行為,的確令中央政府感到難以應付。

雖然近期環球股市回穩,但這可視為一個鐘擺效應,因為環球股市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急挫,因此過去幾星期的強力反彈只是資產價格出現超跌後的修正,始終金融市場的短期大波動是由於投資者出現過分反應所引起,一旦投資者回復理性,資產價格便會重回較正常狀態。

企業離華衝擊中港經濟

中美貿易戰對內地經濟帶來頗大衝擊,特別是出口企業,因為出口商擔心美國對中國出口板塊咬着不放,令不少出口商決定轉移生產線至其他國家,這種趨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為內地經濟和就業帶來頗大的影響。

誠然,中央政府在過去幾年採用去槓桿、去產能和局部的外匯和金融改革,但仍未能完全解決中國經濟結構性和制度性的兩大問題。加上地方債務急升和一二線城市出現地產泡沫,中國經濟面對的逆風是非常強勁。無奈,香港的主要經濟動力來自內地,當中國經濟持續放緩,香港經濟肯定會被拖累。

筆者最擔心的是特區政府應付經濟逆境的能力,林鄭的管治能力有「多好」,大家心知肚明。「好打得」原來「唔打得」,大家只要看看她的樓市政策,例如將公私營住宅單位比例從6:4改為7:3,已可顯示她的判斷能力何其低。曾蔭權時代不造地,令私人住宅形成供求失衡的困局,但特首不但沒有在短期土地供應下工夫,反而大玩「神奇魔術刀」,向未能達標的私人住宅供應下手,將部分用作私樓的地皮轉為興建公營房屋,本地樓市又再一次面對嚴重的供求失衡。但這不是最壞的結果,因為市民會認為未來私樓供應又再次減少,因此,樓價難以大跌,最終令一些不希望現時置業的市民重回樓市,結果當然是樓價見底回升。

筆者對本地的經濟周期的起跌不是太過擔心,但林鄭和各高官在應付經濟失速和樓市泡沫的能力肯定是一個大隱憂,這亦是筆者對今年香港經濟感到悲觀的原因。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