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武:海運形勢嚴峻 政府須增撥資源

和空運相比,海運表現便有點不如人意了。由於產業調整、轉移、本地操作成本較高和鄰近港口的競爭,截止至去年11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比去年同期下跌,香港港口跌出全球吞叶量十大港口排名榜外,可能已成定局了。

編按: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1月13日(星期六)於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強調了貿易-物流-生產(TLM)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和展望。他介紹和空運相比,海運表現不如人意。到2023年11月為止,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3%。他依然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業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可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以下為發言全文。

致我親愛的同業友好:

2023年對我們這些從事「貿易-物流-生產(Trade- Logistics-Manufacturing (TLM)」的從業者來說,是一個迷惘的一年。原來憧憬着疫後快速復常,面對的卻是全球經濟疲弱、利息高企、通脹加劇、供應鏈調整、地緣政治緊張、局部戰爭爆發,再加上重要經濟體政府大選在即,ESG 新規例實施等等,前景變得複雜和不明朗。影響香港行業競爭力的幾個重大問題,包括:土地短缺、人手不足、經濟結構單一、產業極待更新等等也有待解決。

面對種種挑戰,我仍然充滿信心,相信業界和政府共同努力,我們會創出更美好的未來!

隨着機場三跑計劃落成使用,及航空運力的逐漸恢復,香港國際機場在 2023 年仍會佔全球貨運量最高機場的首位。香港航空運力可在2024年全面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預計我們處理的空運貨量,也會有所增加。雖然内地在 2024年1月開始放寬電池及帶電貨空運上的限制,這些可能帶來一些影響,但隨着香港機場的新基建落成、創新措施和政策,我們仍可佔據領先地位。

在發展海運及港口方面,確實香港可以供應航運所需的清潔綠色能源,是十分重要。(亞新社)
在發展海運及港口方面,確實香港可以供應航運所需的清潔綠色能源,是十分重要。(亞新社)
Drone image taken on Saturday Feb 26, 2022 shows the Kwai Chung container terminals in Hong Kong. EYEPRESS/Sunny Mok

和空運相比,海運表現便有點不如人意了。由於產業調整、轉移、本地操作成本較高和鄰近港口的競爭,到2023年11月為止,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3%。下跌之勢雖然在最後兩個月有所放緩,但香港港口跌出全球吞叶量十大港口排名榜外,可能已成定局了。

特區政府經過和業界深度諮詢後,在2023年最後一季分別發表了「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吸納了推動行業的數碼化,及「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揭示了未來政府對策略的方向和重點。

「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確立了推動行業數碼化、數據聯通、建立現代化行業形象、建設多功能物流園、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治理(ESG)」、開拓大灣區及國際商機,以及拓展跨界別合作等目標。我對這些重大發展方向認同之餘,也特別希望有政策和措施,幫助港企加大參與電商貿易,這也有助香港建設為現代物流樞紐。

在發展海運及港口方面,確實香港可以供應航運所需的清潔綠色能源,是十分重要。這有助船公司繼續使用香港作為樞紐。數據化及智慧化亦是行業大勢所趨。我對「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內,政府提出的建構智慧港口,以及涵蓋海、空運的貨運平台表示讚成和支持,但建立這些平台和令它們有效運作是需要政府和業界共同合作的,行動綱領也提出要吸引更多貨船,航運企業來港,擴大海事人才,加強與大灣區及其他港口協調等,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我就發展海運而言,我強調政府必須增撥資源,強化海運港口局,現時形勢險峻,要達到的目標很多,必須加大資源和力度推展。

此外,政府和業界也不能放棄維持香港的貨量,沒有足夠的貨量和業務支撐,專業服務的基礎並不穩固,這也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

新型工業和高科技微型生產,在香港有很大的成長土壤,這應該是在工業4.0下,香港一個可以實現的高增長點。(亞新社)
新型工業和高科技微型生產,在香港有很大的成長土壤,這應該是在工業4.0下,香港一個可以實現的高增長點。(亞新社)

「貿易─物流─生產(TLM)」是一體的,有關發展應要總體來考慮。在幫助香港生產及貿易企業面對全球供應鍵調整,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政府提供了包括「BUD」和「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在協助企業提高科技研發的使用,特區政府有大量的支援計劃,例如:「科技券」、「創新及科技基金」、「再工業化援助基金」等等。物流企業也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和「物流推廣資助計劃」等等的基金,提高競爭力和營運效益。企業如果可以妥善及充分利用這些基金,面對未來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企業升級轉型,應該有很大的裨益。

開拓新市場也應該是未來業務的重點,我們當然不會放棄傳統的歐美市場,但內地及其他新興市場,可能是未來增長的重點。香港政府的駐外經貿辦和香港貿發局實在是任重道遠。

此外,吸引外商投資香港,加強我們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用好「共同投資基金」、充分發揮「投資推廣處」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功能也是十分迫切的施政重點。

新型工業和高科技微型生產,在香港有很大的成長土壤,這應該是在工業4.0下,香港一個可以實現的高增長點,我希望政府和業界都可以關注這方面的發展,並加以大力的援助,讓我們共同加倍努力吧。

2024 年已來臨,我順祝各位同業馬到功成,香港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林宣武

2024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