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善道同行」150年

東華三院正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善道同行──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展覽,透過逾200項珍貴文物和歷史圖片,讓觀眾從東華三院籌募文化的角度,了解香港社會發展。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同胞經歷顛沛流離的苦難歲月,香港成為很多難民的避難所,東華醫院本着人道精神伸出援手,及時為難民提供適切援助。我們可以透過東華的「善道同行」展覽重溫這段救災救難歷史。

根據《1887年度東華醫院徵信錄》記載,東華在創院初期處理滯港難民的方法,除了資助他們返回原籍之外,也會由東華作保,替女難民物色領養人或替她們擇配(擇偶)。當年成功由東華擇配的女難民有49人,她們多來自廣東、廣西,江西,也有遠至安南(今天越南)。東華的難民服務可追溯至1873年,即東華醫院成立後的第二年。受惠的難民來自中國、東南亞、美洲、歐洲、非洲等地,不少是離鄉別井到海外工作的華工,他們晚年無依無靠取道香港回歸故里,東華會資助他們返鄉。來自內地不同地區的難民,多是被拐的婦孺、逃避戰火的難兵,和天災人禍的災民。根據何佩然教授編著的東華二次大戰前接濟難民的資料,當時香港政府一般會把無法處理的難民事務轉交東華,東華接手完成工作後,會向政府收回部分費用。

東華醫院1887年徵信錄,記載了援助女難民的數字。 
東華醫院1887年徵信錄,記載了援助女難民的數字。

過去150年,東華三院一直為香港人提供適切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又積極為海內外華人提供賑災、原籍安葬、難民救濟等人道支援。東華三院每年均舉辦不同類型的籌募經費活動,包括創院初期的沿門勸捐,二十世紀初的戲曲義演和宗教法會,戰後的電台紅伶義唱、遊藝大會和電視籌款。東華三院正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善道同行──東華三院籌募文化與社會發展》展覽,透過逾 200 項珍貴文物和歷史圖片,讓觀眾從東華三院籌募文化的角度,了解香港社會發展,並有機會重溫當年一些集體回憶,展覽即日起至明年1月25日(逢星期二休館)。

東華歷年籌款「文物」

進入展覽館大堂,迎面而來是金光閃閃、紅彤彤的多塊甚具歷史價值的牌匾,有光緒皇帝1879年御賜東華的「神威保佑」牌匾;有李鴻章、曾國荃致送的;也有北洋政府送贈的。從1877年的「丁戊奇荒」開始,到1949年為止,每次內地發生天災、兵災、饑荒,東華都積極投入賑災。「丁戊奇荒」波及多省,是中國近代最嚴重天災之一,當時東華成立僅七年,振臂一呼籌得巨款賑災,獲皇帝御賜牌匾。1884年,李鴻章為感謝東華協助賑濟華北水災,特別送贈「見義勇為」牌匾給東華。

「善道同行」展覽同時展出多位市民捐贈的東華歷年籌款「文物」,其中一件文物是由一位自稱「小婦人」善長,於1922年寫給東華醫院的函件,她前後捐款共$50580,要求廣華醫院施贈中藥。1922年的5萬多元,是一個天文數字。筆者也捐出一張1962年「東華三院慈善游藝大會獎券」,當年$1一張抽獎券,可贏得嚤囉廟街樓宇全座!沒有錯,是全座,不是一層。

1962年慈善抽獎券,頭獎可得洋樓一座。
1962年慈善抽獎券,頭獎可得洋樓一座。

1957年東華在荔園遊樂場舉行一連20天的慈善遊藝大會。
1957年東華在荔園遊樂場舉行一連20天的慈善遊藝大會。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