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翻開十九世紀俄羅斯思想家亞歷山大‧赫爾岑 ( Alexander Herzen ) 的著作,他這樣寫着:「目前,我們看待歐洲人和歐洲的心態,就像外省人看待首都居民一樣,既羡慕又自卑,喜歡屈從和模仿他們,凡是與人家不一樣的地方,都認為是我們不如人家。」
或許我們在心底裏也曾有過這樣的懷疑吧!而赫爾岑則點出了當時俄國的一大命題:俄國要往何處去?究竟是走東方式的道路,還是西方式的道路?
相信這個命題也是眾多發展中國家的命題,特别在十八、十九世紀歐洲靠着工業化強勢崛起,向外極度擴張,大家面對西方劇烈的現代化衝擊,尤如處於嚴峻的十字路口,就在一念之間,至今依然徬徨不安。
往東走,向西跑?還是站在東西之間開拓獨立自主、尋找具有回應自身歷史脈絡的現代化論述空間?這都是發展中國家或非西方國家的大挑戰 ……。
現代化等同西方化嗎?
「現代化」對歐洲而言有其歷史的背景,在十四至十八世紀間從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而發展出的一套有關現代化觀念,並定下啟動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包括世俗主義、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就是西方所指的「現代性」( modernity ),即現代社會的基本屬性和特徵,又稱「啟蒙方案」或「現代性方案」。在德國哲學家哈巴馬斯 ( J. Habermas ) 眼中,這也是一個未完成的項目。這即是說,人類社會仍未達到理想中的現代性。
首先,要看看「文藝復興」如何為現代化提供土壤。這是為了回應當時中世紀羅馬教廷的黑暗面及王權的專制腐敗,再伴隨着宗教改革,由義大利文化圈發起重拾拉丁及希臘語典籍的一場運動,在典籍中重新發掘人本精神,倡議從以「神」為中心轉到以「人」為中心的生活型態,打破教會對物慾的抑禁,刺激人們追求現世幸福,個人主義遂變得如此理所當然。當大家對物質要求不斷增加,因而大大推動了經商活動,造就出資産階級,封建大地主受到挑戰。
為了國民財富的最大化,同時也可令王權收入穩定,當時國王便願意站在資產階級那邊去革地主的命,以保障資本利益,商業興國逐漸成主流,封建專制王朝已沒有生存空間,取而代之是民族君主國家,伴隨而來的是民族主義開始萌芽,並成為現代化的引擎,到了「啟蒙運動」,它為現代化劃出清楚的輪廓,現代化即理性化、科學化,工業化,而西方的資本主義便是建基於此,民族國家也由此而來。
從地理大發現到大航海潮,歐洲的現代化進程把第三世界也一同納入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第三世界或落後地區成為向歐洲提供原材料和天然資源的重要供應地,以完成歐洲的工業革命,提高物質水平,包括軍事水平。
由於歐洲對資源的攫奪乃是以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為手段,企圖製造一個全球性的西方現代性版本,啟蒙普世觀(universalism)遂成為現代文明的結構,並把「傳統」與「現代」對立起來,同時當中有着「野蠻落後」與「文明先進」的政治含意,後者擔當改造前者的使命。
在這個語境下,「現代化」便很容易被等同為「西方化」,而左翼學者如伊曼紐 · 華勒斯坦 (Immanuel Wallerstein) 等更視前者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因」。
無論如何,西方透過全球化期待創造一個具同質性的世界,一如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卻沒有出現。從美國學者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到「現代性的本土化」,反取而代之。
「文明衝突論」直指西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衝突,特別是伊斯蘭世界回應西方現代化的衝擊,所出現的伊斯蘭復興運動,當中還包括對抗性的政治伊斯蘭,令到「文明衝突論」被引伸到「伊斯蘭威脅論」。如果現代化意味着社會的祛魅(disenchantment),那麼,伊斯蘭復興便是試圖使社會重新着魅(re-enchantment),這視之為要與現代化和全球化背道而馳……。
西化則興,非西化則亡?
如果要説「文明的衝突」,那就得從十一世纪西方基督教世界第一「十字軍東征」,他們除了聲稱收復给伊斯蘭征服了的聖地外,其實還有有一個目的,就是打破伊斯蘭壟斷東西貿易的路缐,其後繼續發動了數次東征,到了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西方基督教世界對此耿耿於懷,同時為這兩大文明挑起衝突的因子。
直到近代由西方基督教國家主導的西方工業文明及殖民侵略浪潮,令伊斯蘭世界陷入困境。伊斯蘭作為自足的宗教文化資源,擁有內在復興、不斷革新為特徵的發展邏輯,其教徒面對困境時,便會較易回到宗教來尋求出路。
他們認為「宗教興則民族興」,這種傳統思維令伊斯蘭復興運動在歷史上多次出現,這不纯粹是對抗西方殖民的工具式反彈,而是一場含有對伊斯蘭價值的保衛戰。當愈受外在環境擠壓或挑撥,又或给內部统治階層的利用,便會有教徒愈容易走向以宗教為掩護的激進政治暴力思想。
另方面,自西方因着工業文明的龐大物質基礎成為世界中心,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建構了一套二元論的語言霸權,「西化」則興,「非西化」則亡,置發展中國家於困惑的十字路口。而世界在西方主導下的全球化進程中,亦面臨兩種结果,一是令世界同質化,一是不停誘發對立與衝突。不幸的是,我們現正面對後者的局面………。
我們一直在現代化的跑道上奔跑,本是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但對掌權者而言卻別有政治懷抱,邊沿的欲擠身到世界中心,在中心的國家繼續擴張和征服,這樣的你追我逐反之威脅了人類的存在。我們所面對共同的難題,如氣候變化、糧食短缺、資源不足、貧窮惡化與智能發展等,有專家及學者早已警告,人類的生存環境已受到最大的挑戰,道德價值也岌岌可危。如果要人類團结,可能是癡人說夢,鬥爭才是個常態。
歐亞這個在地理上位於同一個大陸的板塊,擁有最廣闊的面積,最繁多的種族,最龐大的人口,最悠久的文明,最燦爛的文化,現代與傳統就在這裏交鋒,不同意識形態也在此地較量。本書把焦點放在仍處於這個大陸夾缝中掙扎的烏克蘭、土耳其、伊朗、印度和缅甸,雖分別代表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佛教文明,卻同受到東西兩邊政治的拉扯,並在面對現代轉型之際卻又受到自身文化傳統的挑戰,我們不能用簡單的一把尺去衡量,也無法以單一的「藥方」助治理。無論如何,他們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時代的焦慮。
書名:歐亞現場:見證現代化浪潮下的矛盾與衝突
作者:張翠容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