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
大陸文化大革命開始,中美關係進入新低谷,美加主流社會對華人又多了一層誤解,而美國華人族群,更須與中共劃清界線,導致更多新一代的土生土長華人,培養出一種對華文化不太認同的態度。相對日韓武術,中國功夫在當年這樣的大環境下,推廣實有一定的難度。
1966年6月
《青蜂俠》開拍。李小龍的薪酬是每週400美元,在當時相當於一個大學剛畢業工程師的兩、三倍。根據《青蜂俠》工作人員及好友 Peter Chin(亦是李在西雅圖舉葬時扶靈者之一)的憶述, 此刻春風得意的李小龍(只25歲),在片場內「牙擦擦」(耍威風)和時刻誇耀自己的表現,實頗令人討厭。
1966年9月9日
《青蜂俠》在 ABC 電視台首播,只一個季度年、26集。期間,包括李小龍在內的主要演員,多次被安排到全國各地做宣傳,當然少不免即興表演武術,李小龍的名氣開始升溫,這亦加強了各地武術比賽邀請他做嘉賓的意慾。通常這些走埠登台都有不俗的額外收入,除了車馬食宿費全包外,另再有高至幾千美元的出席費。
李小龍在此劇集飾演青蜂俠的日裔司機兼助手加藤(Kato),一般美國傳媒,便將他在熒幕上的演出當作日本空手道,而電視公司宣傳亦然。這亦難怪,因為日式武術在美國當年已大行其道,真正認識中國武術的人不多,這情況要到六年後、亦是在 ABC 電視台播出的經典《功夫》(Kung Fu)片集後,才有所改善。李小龍亦因直言空手道源自中國武術,曾多次被挑戰比武。
1967年3月(26歲)
青蜂俠與加藤,被安排在兩集更受歡迎的《蝙蝠俠》中出現,以期提高收視率,在此之前已有一次(在《青蜂俠》首播之後兩星期)。《蝙蝠俠》共播出三個季度年、120集,風行程度遠遠超過《青蜂俠》。
1967年5月6日
到華府李俊九主辦的全美空手道錦標賽(US National Karate Championships) 做嘉賓,結識全場總冠軍祖路義士(1944-2012)。他比李小龍年輕四歲,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曾駐琉球和越南,1966年退役後開始在美國拳壇嶄露頭角,經李小龍的悉心指導下成為長勝將軍,並於1970年間進軍踢打拳擊(kickboxing)拳壇,成為空手道和踢打拳擊雙棲的天皇巨星。日後,路義士被公認是美國當代的無敵「打仔」,長期當選各雜誌「空手道最佳武者」和「世紀最佳武者」之類的銜頭。《猛龍過江》中羅禮士演的角色,原屬意由路義士擔當。
路義士當年在洛杉磯的武館,便是與米高・史東和卜威爾合伙的。李小龍於此時積極尋求與此類冠軍級武者交流,亦包括羅禮士、戴嘉圖(Louis Delgado)和帕嘉的幾位高徒,後來更與他們發展成亦師亦友的關係。不少人以為,空手道比賽只是點到即止,其實不然,高級帶段(如黑帶、啡帶等)是「拳拳到肉」的,經常打到頭破血流,1963至1970年期間,便被稱為是美國空手道的「血肉年代」(Blood & Guts Era)。
據大部分英文文獻和眾多徒弟如路義士的憶述,李小龍當時醉心於西洋拳擊(當然,李在香港讀中學時已積極參與),視拳王阿里為偶像,經常與眾徒弟們,細心分析拳擊八厘米影片,逐招逐式地拆解——拳法、步法、攻、守、閃避等等,藉此豐富他的武術語言。在李小龍的藏書當中,此類八厘米影片和拳擊書籍佔很大的空間。此刻是西洋拳擊一個新黃金時期的開始,除阿里外,明星拳手不斷湧現,除了電視的現場直播外,以拳擊為主題的新一代荷李活電影,亦相繼面世,例如《洛奇》系列(Rocky,1976至2006年)。毫無疑問,就算有李小龍的出現,西洋拳擊在美加主流社會,仍是當年和往後30年間最受歡迎的武術活動,到近年才漸漸被跨門派自由搏擊(MMA,Mixed Martial Art)趕上。
1967年6月5日
香港六七暴動開始,歷時約五個月,50多人死、800多人傷,超過8,000宗炸彈警報、1,100多宗真彈個案。此際,張徹的「陽剛與茄汁」電影正風行,某程度上反映出香港當年的社會風氣,亦為刀劍武俠、拳腳功夫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1967年6月24日
在紐約市麥迪遜花園體育館舉行的全美公開空手道錦標賽(All-American Open Karate Championship),李小龍除出席做嘉賓外,亦有帶路義士出戰,但決賽敗在全場總冠軍羅禮士手下,數月後在另一場賽事中,路羅位置對調。當年的美國武壇,便是由李小龍這幾位超級「學生」所主導,彼此輪替奪魁,幾乎囊括了所有大賽的大獎,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大多數是「識英雄重英雄」的好友,不少更是教拳武館的合伙人。
1967年7月14日
《青蜂俠》落畫,這是李小龍在荷李活蟄伏期的開始。
圖片: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