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價格是否合理?

月餅券用較低價格吸引顧客預早購買;但是月餅與機票最大的不同是機票不能轉讓,月餅可以轉讓,月餅店難以用靈活運用變價模式。

今年過去不久的中秋,有冒牌月餅,有月餅被盜,有人因購買月餅券而被搶過百萬,有月餅券換不到月餅,也少不了炒賣月餅,非常熱鬧。

近年中秋,月餅最受歡迎莫過於半島酒店嘉麟樓的迷你奶黃月餅,預購也難以買到,故出現冒牌月餅,今年9月14日海關宣布破獲冒牌半島迷你奶黃月! 但是今年最多新聞卻是美心月餅,10月4日是中秋節,但個多月前(8月底)已出現美心流心奶黃月餅券售罄,第二批餅券在9月8日推出,也瞬即斷市。正因為美心流心奶黃月餅斷市,有人在8月30日攜巨款120萬港元打算收購2千張月餅券,但結果交易前被搶110萬。此外,在9月26日晚,港鐵大埔墟火車站2樓的美心MX,失竊兩箱共40盒流心奶黃月餅。購買了月餅券也不保證換到月餅,在10月1日,有市民用雙黃白蓮蓉月餅券換不到雙黃白蓮蓉月,只有流心奶黃月餅或奶黃月餅,或只有黃蓮蓉;估計應該不同店舖面對取月餅人數和品種有較大差異,出現錯配。

美心流心奶黃月餅可以用優惠價港幣215元購到,但是供不應求,出現炒賣,有報導國內可炒高到400元人民幣,即大概港幣477元,高了1.2倍!那麼美心是否定價太低呢?未知來年美心會不會大幅加價,但半島今年迷你奶黃月就已經由每盒485元加價至520元,加幅達7%。

月餅和航空 定價戰博弈

價格對一間企業十分重要,因為其他市場工具如產品、分銷和宣傳等,以及企業其他活動,都是企業的支出;價格是唯一帶來收入的市場工具。而企業如何定價是很複雜的問題,理論上企業定價務求令利潤最大,但是現實不容易找到最大利潤的價格,主要是難以預知需求。若果定價太高,出現滯銷,可能進一步打擊顧客的購買慾。若果定價太低,會出現供不應求,顧客的購買慾強,可是未必有足夠貨源,以至未能獲取更多利潤。企業有多種方法解決,這裏不詳細講述,只說一些例子。其中一種方法是地產發展商的慣常做法:先推出少量單位,看消費者的反應,再計算達到最大利潤的定價;此方法較適用於供應量難以快速改變的產品。另一種方法是航空公司採用的方式:愈早訂購機票價格愈低,愈近起機時間票價愈高;此外,得助於電腦化,愈多人訂票的班次票價愈高,相反就票價愈低。此方法一方面可獲取較高利潤,可減少機位的浪費;對難以保存的產品較適用,而月餅也近似這情況:雖然月餅理論上可保存,但過了中秋就幾乎沒有價值了。月餅券就是為了保證產品銷售而推出,用較低價格吸引顧客預早購買;但是月餅與機票最大的不同是機票不能轉讓,但月餅可以轉讓,令月餅店難以靈活運用變價模式。

品牌效應 刺激炒賣

不同餅店製作的月餅價格相差頗大,流心奶黃月餅和奶黃月餅並沒有很多餅店推出,不比較,反而, 可以用傳統雙黃白蓮蓉月餅(每個大約185克)作例子。市面上較知名的品牌如美心、榮華、奇華等,一盒四個賣港幣220至240元,有代售團體賣174至222元;而普通餅店由138至178元;有街市無牌子(稱自制)賣98元(散賣每個20元)。若以優惠價最高的222元與最低98元比較,相差超過兩倍,用料相近,差價是否反映品牌價值不同? 另一個解釋是月餅很大比例是送禮的,送禮不能失禮,要較「名貴」,名牌售價較高,所以較有名氣的月餅儘管成本可能不高,也要比普通牌子貴,才能反映不失禮的目的。朱古力是另一送禮例子,是聖誕節其中一種熱門禮物,所以Godiva朱古力比一般朱古力貴很多。

回說美心餅店知道流心奶黃月餅供不應求,價格炒至一倍以上,為何不立即加價或增加供應? 估計是製造流心奶黃月餅的設施只達用量上限,未能短期內增加製作。美心未有像地產發展商立即加價,很可能是考慮到社會大眾的反應。若貿然加價,會引來 「牟取暴利」、「奸商」、「唯利是圖」 等指責,對品牌有不利影響,更有可能引來顧客抵制,最後得不償失。月餅與樓宇單位在性質上有很大區別,樓宇每個單位都可以說跟其他不同,加價不太明顯(通常說加價的單位較「優質」);而同類月餅每個都一樣,加價就很明顯了。所以,月餅雖然有炒賣,定價應是經過仔細考慮的。

梁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