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加入政府的黨員猶如嫁出去的女兒

民建聯的人進了政府,不等同民建聯的理念能影響政府施政。

編按: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學會政治及公共行政學會及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早前舉行「香港政黨漩渦:今昔何處,將來何往?」論壇,由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主持,講者包括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新民黨政策總裁袁彌昌,內容豐富,本社特意整理,以饗讀者。以下為曾鈺成當天的發言:

三個時段 政黨叢生

香港政黨的出現,主要在三個時段。第一批是在90年代,即九七回歸之前。91年直選,港同盟已以此名義參選,但和匯點合併成民主黨是94年的事;民建聯在92年成立;自由黨則在93年成立。雖然自由黨在93年已有啟聯資源中心,為大家集合資源參選的地方,但成為自由黨還是93年的事,所以第一批以參選作為政治目標的組織在90年代初出現。

第二批在2003年反23條的七一大遊行後陸續成立,主要是公民黨,該黨由法律界人士領導,組成二十三條關注組,接著是四十五條關注組,有關行政長官普選。他們最後決定在2006年成立一個政黨,並正式以政黨名義參選。第三波在雨傘運動以後,他們去年在立法會選舉初次啼聲。由於客觀的政治環境而催生的主要是這三批,他們為香港的政治發展帶來新變化,或提升了公民社會覺醒的程度,或讓一些社會活躍分子不滿足於參加原有的黨派,自己組織政黨。

這三波的發展都出自於對政府的反叛和不滿,在這樣政治環境下催生的政黨難免和所謂的建制政府採取了對立的立場;加上,在眼見的將來,香港的政黨沒有機會成為執政的力量,所以通過選舉入議會的政治組織都是反對派。

為什麼這樣說?如果政府政策得人心,建制派支持了政府的施政政策,泛民不會反對,沒人覺得是建制派的功勞;相反,特區政府會強迫建制派支持通過有爭議的議題。民建聯要押是否支持政府,他要想會否得罪了選民、失去了選票,所以他在議會的角色不可能完全和政府一致。事實上很多政府政策在公佈以前會找建制派詢問意見,如果建制派認為不能支持政府,政府就不敢推行,因此能夠推行的政策都須得他們的首肯,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是政府黨,不可能和政府理念一致。

如果在其他政黨執政的地方,當選政黨會脅民意快速通過具爭議性的政策,因為有為的政府不能每次都做民意調查;但下一年大選他就不能這樣做,要做市民歡迎的事以爭取社會支持,當然我這是簡化了。在香港卻不行,因為政府做了好事,市民不會給建制派分數;但政府做了有爭議的事情而建制派給予支持,他們就會失分,這造成行政和立法之間無可避免的對立關係,這是香港政黨的特點。

政黨政治 中英看法不一

由於行政長官並非普選產生,而行政長官選舉條例規定行政長官當選後不能屬於任何政黨,所以政黨在政府的參與非常有限。政黨政治的英文是party politics,它的意思是負面的,是將政黨利益放在社會利益之前;但中文的政黨政治在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國家的政權通過政黨行使,如果這樣界定法香港不可能有政黨政治,香港的政黨政治是英文的party politics,因為政黨經常處於競爭當中,所以政黨間合作是短暫的。劉慧卿經常懷念八黨聯盟,那維持了很短時間,這是特區政府施政的另一困難,待會詳談。

劉進圖:我想問曾鈺成先生關於楊岳橋剛才提出的問題,最近數年建制政黨的人被吸納到政府成為局長、副局長,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或正在改變政黨不能執政的宿命?

主持劉進圖向曾鈺成發問。
主持劉進圖向曾鈺成發問。

嫁出去的女兒

曾鈺成:你說很多即是多少?這一屆十幾人當中,建制派只有一個局長和一個副局長,還有一兩個助理。行政長官讓民建聯的人在政府工作不是因為行政長官或這屆政府認同民建聯的政治理念或民建聯的公共政策主張,而是因為該官員在建制派或民建聯的人脈、關係或他的政治歷練有助政府爭取支持。

從民建聯的角度而言,進入政府的黨員如同嫁出去的女兒一樣,不再屬於民建聯。民建聯的劉江華成為了民政事務局局長,他更不可讓人認為他親近民建聯。所以,民建聯的人進了政府不等同民建聯的理念能影響政府施政。而第二個問題,香港人70年代尾至80年代過得很順利,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當時他們都認為這是香港制度好的緣故,為什麼還要執政黨呢?當時一個政府的高官更公開地指香港成功是因為沒有政黨政治,香港人不需擔心政黨輪替造成的政策轉變。

以往以為有一個中央百分百信任的行政長官和其公務員下屬便能治好香港,但回歸數年後發現不可行,便推行了政治委任制。經典政治學中政黨的位置,討論的多是政府應該干預多少、政府的角色、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等等,但香港多了香港和中央的關係一項。20年來,這一項愈來愈強,使經民聯和民建聯在公共政策上意見不同,但在大問題上意見一致,泛民和建制亦如此,因此我們管治的最大矛盾是和中央的關係。另外,特區政府、中央政府至建制派都覺得香港施政有干擾和效率的矛盾。為什麼會這樣混亂?是因為反對派的阻礙。

(有觀眾問到中間派定位的問題)

曾鈺成:我認為中間派有一個paradox。一方面大家都說任何社會都應該是兩頭細中間大,中間的人民最多而極端是少數,所以選舉中得最多的選票的是中間派。如果所有政黨都走向中間,那選民如何分辨他們?支持中間派的人可能是不介意選舉結果、不欲分辨他們、沒有投票意欲。要取得堅定的支持票數必須走向兩極,香港、其他國家亦如是。政黨有意識將社會分化,政黨走向中間無利可言。

左起為楊岳橋、袁彌昌、楊森、曾鈺成。
左起為楊岳橋、袁彌昌、楊森、曾鈺成。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