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佔中運動的發展,已被部分人定名為「雨傘運動」或「顏色革命」,參與的民眾多是大、中學生,也有學生家長帶同子女一起聲援。從這張拍攝於1950年2月6日灣仔羅素街的警察路障照片看,這景象可能是香港二戰後第一次暴動事件,不是路透社記者拍得這罕有的照片,香港大部分人已不曾記得有這次動亂。參考附上照片英文簡述的中譯:
「香港警方在街頭設置路障對抗暴徒:
警察和暴徒經過劇烈戰鬥後,倉促設置鐵絲網路障。暴亂中接近五十人受傷,其中包括一些婦女。警方對聚集於灣仔羅素街憤怒的群眾投擲催淚彈。那些同情電車員工要求加薪的群眾,已是從(1949年)12月22日開始在羅素街集結。
暴徒衝擊警方的警戒線時揮舞木棍(從椅子腳取出)、水瓶和磚塊。估計在血戰的高峰期,約一萬多人擠在羅素街一帶地區,那處正是工會和電車公司的辦事處。當警察試圖阻止工會在開會時使用揚聲器,人群便遷怒於警察。」
相片最有趣的是當年和今日的比較,當年警察仍未有防暴隊的設立,陸上動亂要出動水警,可見當時警力人手十分不足。而當年那些「暴民」或是聚集群眾,是以小童和年輕人為主,也有些父母帶小孩站於最前線。若說現在的年輕人為普選一人一票上街,為的是民主理想,為未來,當年香港年輕人是支持電車員工加薪,有義氣,為群眾兩餐而抗議聚集,是務實的主義者。64年的改變,同是年輕人,兩者分別何其大呢!
當年香港大約有190萬居民而警察只有三、四千人,其中上千外籍警察是新招募的,正是當年警務處長麥景陶(Duncan Maclntosh)改革警隊,提升警察的薪金和待遇、興建新灣仔軍器廠街警察總部時才加入。當中很多是退役外籍軍人或其他殖民地警隊的老手,故身經百戰,以一個警察對540居民的比例,仍對香港的動亂處變不驚,亦沒有感覺警察是政府和民眾的磨心。相比香港現在有28,500名警察和3,700多名輔警,香港人口約720萬,警民的比例是1對230人,警察所受的壓力還更甚於六十四年前的「師兄」!真是當年今日,分別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