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海邊貨倉 今天藝術家園

油街的老貨倉是一棟紅磚西式建築,其工藝美術建築風格,已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加以保護,它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現在不少中青年藝術家,在此作為畫展或現代藝術展,創意十分新穎。

我到香港教書,為方便起見,在北角上邊租了一套房子。每次小巴下來轉港鐵,經過的是港島線的炮台山站。一天,約朋友在附近喝完咖啡,因為時間還早,就在附近逛了一下,發現油街上有一早年海運的貨倉。看了門口的說明,我饒有興趣地進去參觀一番。

昔日貨倉成展覽場

原來昔日香港,交通運輸多採用海運,故靠海一帶,少不了貨倉。這個油街的老貨倉,最早是香港皇家遊艇會的會所,1908年落成啟用。上世紀三十年代,改作倉庫,主要處理貨物運輸,也有部分職工宿舍。

這棟紅磚西式建築,其工藝美術建築風格,已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加以保護,它見證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現在,它修舊如舊,加上精心設計的綠化帶和燈光映襯,早已成為十分別致的藝術展覽活動場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護二級歷史建築面貌和減少結構上的變動,所有公共展出設施只放在一樓(即地下)。不少中青年藝術家,在此作為畫展或現代藝術展,創意十分新穎。

而另一個角落,是由「油街實現」的項目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透過「我們數碼故事工作坊」,邀請人們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敍述人生經歷,分享人生經驗,以及對北角區的感受。

恍如走入時光隧道

他們運用軟體程式,把豐富的人生經歷,編織成一個個美好的故事,讓大眾分享。一個古老的貨倉,變成如此美貌的展出中心,而且每日朝十晚八對外免費開放。為了讓大眾周末充分享用,它只在周一休息。雖然旁邊的五星級海逸君綽酒店和現代化的一棟AIA辦公大樓僅一箭之遙,但這個地方鬧中取靜,且有港鐵往來,十分方便。

這裏的服務人員極為友善,有專門的接待處,他們會主動地上前引導,且有問必答。雖然地方不大,但當人們步入花園般小天地和各個錯落有致的展示室,猶如進入迷宮一樣,大有尋寶之樂趣,一一看來,回味無窮。

當我重新走到出口時,回首望望這個古老而又美麗的建築,想起歷史的滄桑,不覺心中一愣,像走出時光的隧道,恍然如同兩個世界。

香港老貨倉的變遷,我來點個讚!

編按:文章原刊於《信報》,相隔逾三年至今仍有參考價值,部分內容經作者更新在灼見名家傳媒重新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