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控股(700)及阿里巴巴為首的聯軍,相繼入股萬達商業及萬達系項目,基本上令萬達財務問題已獲解決,尤其當中涉及8月底A股上市大限的對賭協議。可以說,王建林贏得一份協議,本質上代表回A加快之說並不成立,萬達商業兜兜轉轉,最終會否重返本港上市,其實機會一點也不小。
長達近一年的萬達及其他高槓桿明星民企問題,撇除決策錯誤或其他商業以外考慮,很多都是賭錯邊的結果:錯的是一直以為A股估值吸引,與其長期在本港市場承受估值遭到大幅折讓,倒不如提早分手回巢。還記得早年當萬達宣布要私有化,內地很多文章批評香港市場,既不能令企業體現價值、留不住中國首富、也無法吸引有潛力中小型股份,質疑本港市場競爭力。其實股票與其他可售賣貨品一樣,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或物非所值,其實並非由物件持有人來衡量,對於結果滿意與否,本質上背後涉及的是尊重市場的基本原則。
不太尊重市場的內地企業
筆者認同,很多內地企業其實不斷進步,而且具備誠意,但同時間有太多同行出現了很多不太尊重市場的行為,反過來只會繼續影響中國企業的形象。萬達債務問題平息,觀乎王建林的處理方法,低調地做應做的事情,似乎就是最佳的解決方法。
曾經是中國首富,龐大的商業王國,代表就是大到不能有問題的底線。換轉是以往,央企為首老早就強勢出動協助萬達,現在的安排或多或少表明,官方的取態或處理手法,已經出現了變化。由騰訊、京東,以至阿里,而非國壽為首出手,對萬達來說,肯定樂見其成,忽然沾上新經濟概念,而且更是騰訊,很多企業夢寐以求也。而對於騰訊、以至阿里而言,類似的動作只會更多、更頻密,說穿了,背後如同履行一個國家責任,作為另類的大企業稅項,唯基於新經濟公司不論什麼併購及交易,都會被視作為具備協同效應,對各方都是可以理解為共贏。
相比起萬達,海航情況更惹人關注。既然當局沒有直接插手萬達,對於海航就更會繼續不予理會,尤其是考慮到公司背景及其複雜性。海航幾乎將所有資產抵押,即使以溢價出售,都未可能籌得等值資金。近日,市場開始波動,海航作為大股東的德意志銀行,業績糟透,股價大跌,如果一眾抵押品持續跌價的話,後果可能是很嚴重。從現時情況出發,最有可能出現的機率是,更多具備實力的企業,最終要被指令參與分餅仔遊戲,但企業的股東利益,受惠抑或受損,反而更值得關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