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稅法無助經濟減壓

基於內地稅項繁複,起徵稅調整隨時會被其他稅項要求而有所蠶食。

內地公布新稅法,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由3,500元(人民幣,下同),上調至5,000元。一如所料,內地媒體大量評論都形容為極之利好、有利消費、提升需求等等。可是,這項被認為重大的稅制改革,寬減稅務負擔,按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卻僅有一成半受訪者認為對個人收入產生很大影響,反而答毫無影響者卻有兩成。

很多分析認為,整個變相寬減稅務負擔的政策,遲來好過沒來,但談不上相當正面及慷慨,尤其是稅率並沒有實際下調。中國最少已有8年沒有調整過徵稅門檻,今次由3,500元調整至5,000元,幅度有約42%,唯7年之內,內地整體城鎮工資由平均逾3,400元,上升到了逾6,100元水平。可以說,工資上升但稅率沒有下調,其實對政府稅收未致於太大影響,基於目前城鎮平均工資已升至超越了調整後的起徵點,所以談不上是惠及很多工人。

事實上,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內地來自個人所得稅收入增幅超過了整體稅收收入,可以說,內地工人的稅務支出,其實一直進貢了國家作為主要稅收來源。再者,基於內地稅項繁複,起徵稅調整隨時會被其他稅項要求而有所蠶食。

實際稅率比改革前更高

今年以來,內地對經濟潛在下行風險擔驚受怕,但以上半年為例,個人及企業所得稅收入分別有20%及12%左右增長,遠遠高於同期任何一項政府開支升幅。於是乎,不論個人,就連企業對盡快減輕稅務負擔的需求都是愈來愈高,當中尤其是中小型民間企業,甚至很多流傳的內地網上群組均稱,稅務開支不減,貿易戰不停,恐怕明年要迎來更大規模的倒閉潮。其實,原本幾年前,內地改行增值稅,理應是減低企業稅項開支,但基於增值稅涉及的扣減項目在部分行業是較難落實,形成部分企業的實際稅率,原來比改革前更為之高。

內地明顯是希望在減低貨幣政策依賴上,實現既可以推動更多投資及個人消費的目標,最簡單當然是直接減稅及刪減更多不必要稅項,從而達到稅制簡化。當然,任何稅改在任何一個市場而言,都會直接影響國家稅收,但對中國的政府主導規則來說,似乎就要意味會有所影響,這亦是遲遲未有更進取稅改原因。內地從來不介意有財赤,但始終要有所控制,亦想搞大型經濟計劃,但收入長期不足以應付,連養老金制度也搞了幾個試點專項民辦基金,名義上是推動,實際上是減低政府養老金的財政壓力。增加收入才可以推動經濟,不難發現的是,從中期業績可以看到,部分行業的央企都一反常態派發中期股息。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