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事情都會引起無限聯想;尤其是有權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想像加諸別人身上,跟着就施加影響。早前,中上環輝煌快餐店的塗鴉(戴黃帽的工人在吃飯)被指「會引起暴力聯想」,就是典型例子。想不到,最近又有一個類似的例子,但角色卻不同了。
事緣觀塘東九文化中心外的階梯,出現一系列LED燈的白色花海布置,網民形容「有如靈堂擺設」,「不知在紀念哪一位先人」。這一話題在網上引起熱議,有關方面馬上用黑布把花海覆蓋起來,並解釋這是觀塘區議會安排的「打卡點」,現正施工之中,預計三個月完成。覆蓋黑布與網上言論無關。
但是,網上繼續熱議:「黑布蓋白花,也是大吉利是」。據聞,那些白花在晚上將會變藍,襯托晚間氣氛,網上跟着又有意見:「頭戴藍花,掛藍燈籠,也是白事。」熱話仍然不絕於耳。
這些熱話也許只是「貪過癮」,不一定有什麼惡意。這正反映文化藝術作品的特性,可以無限聯想,沒有標準答案。當然,無論怎樣聯想,都不適宜惡意;如果超越了大眾的接受程度,那又會惹人反感。
我想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官方和有公權力的人,不想看見使用公帑的事物被人調侃,諷刺,抹黑,把主觀感覺放在藝術品上,那麼,他們就不要帶頭把這種壞作風放在別人身上。早前戲劇協會被指「踩了紅線」而被削資助,另有一些戲劇活動被取消演出,也是因為擁有公權力的人把自己的感覺放在別人身上,跟着施以壓力,才引起濫用公權力的爭議。
據聞,這次花海布置耗資五十萬元。如果主辦單位認為它確有藝術價值,大可不必理會各種風言風語,繼續按計劃行事;如果因為外界言論而修改,那就是另一種浪費公帑。試想,在金鐘海旁的巨蛋布置,也有人形容為「滿地滿海窮光蛋」,難道又要改嗎?
我想,官方無非希望製造歡樂氣氛,以免市民因為社會怨氣而鬱澀難紓,這是好意。不過,根本的辦法是易位而處,努力減少怨氣,不要製造怨氣,替市民消除心中怨氣,而不是靠「日夜都繽紛」抒發悶氣。表面的調和,實在難消烏氣。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