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化,中外學者,各門各派,千言萬語的解說,東西學理的解構,是數之不盡,卻難有特定的文化模式,能放之俗世四海,萬眾歸心嚮往。一地、一族、一國的文化長期擴張,又是否能自生成為獨特的文明,讓人類服膺讚歎,更有益世道人心?肯定的是,無法勾畫統一的答案。
霸權文化 主導全球
大抵而言,先民的生活與習慣,代代相傳,層層積累,存在與發展,良性循環,煙火不息,知識孕育智慧,智慧昇華成為價值。從此一體連貫的繁衍,且長期經得起外力衝擊與歷史考驗。成為支撐一姓、一族、一國的精神支持,以及身分認同,為此,可傾情付出,貢獻一生。
全世界具備國家體制的社會,每一政府都會要求國民身份認同的教育,在個性張揚、自由高喊、充滿批判又熱講謀術的社會大潮裏,身分認同的價值教育難覓心舒的一席之地。
自18世紀迄今,美歐西方憑其理性主義、重商主義、科學主義並由此而出世的軍國主義,再細胞分裂,成為政治、金權、金融、貨幣、軍事合體的霸權主義,順應此一當道霸權文化而生的,當可受到「改造」,進一步結盟。
不順者就必亂,甚至必亡,亂或亡之先,就先被西方文化定義為「魔」,這「魔」就算不亂、不亡,也要被摒出「優秀」文化之列。這就是近300多年,由美英、歐、日列強打造的「國際文化」圈。也無怪此一「國際文化」的定義,就是強者必霸。
大國之大在於容納多元
但不少熱心研究並熟悉中國文化的西方學者,卻認為中華民族,百歲千年的生活,是以容納、共融、和平、善良、包容的文化價值支撐,奮鬥前進。愈研究中華文化的淳樸情愫,愈對中華民族產生尊重,西方強者必霸之路的解釋與定義,並不適合解釋中國歷史與文化進化與優化之路。
中國文化早熟,中古時期的唐朝已驗證要「見草不要人」,來自南北匈奴、東西突厥的野牧劫戮文化,與黃河長江流源平原地之「人多好耕作」的農業文化,兩者和平共融相處,這叫唐文化。大國之大,在於能容納多元之「大」。
今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同一天空下同一夢想,世界生命共同體,其來有自。中古至今,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軟性共融是一大特色。倘若西方的政客,能從中華文化縱深角度了解中國,文化情愫在前,當不會再走圍堵中國之路。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