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又說:「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常恨二人不相從。」(<醉留東野>)韓愈表明敬重李杜之心,以止其時對兩人詩作有疵之流謗——同代白居易<與元九(稹)書>,曾謂李杜詩缺詩六義之風雅比興。歷經考驗,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之名,實至名歸。
李白是天上謫仙人,後晉劉煦等《舊廣書‧李白傳》:「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元辛文房《廣才子傳‧李白》:「天寶初,(李白)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賀)讀至<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嘆日:『子謫仙人也』。」杜甫附麗說:「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汨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寄李太白二十韻>)李白亦自稱「青蓮居士謫仙人」。
杜甫以仙律嚴謹著稱,他在敘述作詩歷程時說:「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空。」(<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他在<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又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庫漫興,春來花鳥莫生愁.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詩律細可見於他的<詠懷古跡‧之三>:「圖畫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下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環珮」、「琵琶」連字型也都對上了,都用「玉」字邊。
李白長杜甫11歲,兩人一生只見面三次,但惺惺相惜,二人嘗結伴同行(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對李白時常想念,他在<贈李白>一詩裏說:「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在<不見>一詩中,懷念李白之情,不禁悠然而生:「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家讀書處,頭白好(始)歸來。」
杜甫憶李白、懷李白、夢李白等詩,尤多至情至誠之作。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飽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冬目懷李白>:「寂寞書齋裹,終朝獨思爾。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短褐風霜入,逐舟日月遲。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夢李白二首>:「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其一)「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若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世名,寂寞身後事。」(其二)
*<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寄汨羅。」—李白於西元758年流放夜郎,次年,遇赦而還。杜甫於西元759年,寫此懷念詩,但不知李白已得赦。
李白寫詩給杜甫,則似乎不太多,有<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邊城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思君若汶水,浩濡寄南征。」
(封面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