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明年或正名 張仁良:升格大學促進國際化

香港教育學院張仁良校長出席教院新春茶聚,宣布教院正名三部曲已完成,預計有關程序將於9月提交教育局審批,並會準備改名。他希望教院升格後的名字可以反映教院一心為香港未來培訓教師的使命,他形容,老一輩的家長會認為大學較為高級,而且升格大學有助教院國際化。
香港教育學院張仁良校長出席教院新春茶聚,宣布教院正名三部曲已完成,預計有關程序將於9月提交教育局審批,並會準備改名。他希望教院升格後的名字可以反映教院一心為香港未來培訓教師的使命,他形容,老一輩的家長會認為大學較為高級,而且升格大學有助教院國際化。
張仁良校長首先向傳媒交代了關於教院正名的最新進展。「目前我可控制的大學正名三部曲已經全部完成,調查的專家小組正在撰寫相關的報告。」張校長介紹道,就在今年過年前,香港教資會的專家小組來教院進行了一天半的訪問,在此過程中與校董會的成員、管理層、教職員、學生及舊生都進行了會面,詢問了很多問題,也關心教院的發展,同時教資會本地及海外的專家小組對教院在過去幾年的發展和進步表示肯定。 張校長承認最令他開心的是見證了教院上上下下同事的團結、團隊精神,一心一意地向教資會顯示出了教育學院已經是截然不同的具備條件的大學。按照計劃,這份報告將於今年9月提交到 UGC 會議進行討論。可以預見的是,報告獲充分討論後,將進一步提交到教育局審批,然後大約在年底通過特首及行局的審核,預計明年再到立法會進行對教院條例的修改。
張仁良認為,香港教育學院已展示其為一所具備條件的大學。(灼見名家圖片)
張仁良認為,香港教育學院已展示其為一所具備條件的大學。(灼見名家圖片)

新名稱必須反映教院使命

對於教院來說,雖然三部曲已經做完,但發展工作並沒有停滯。教院剛剛邀請了三位社會知名人士(分別為陳祖澤博士、梁智仁教授及謝志偉博士)組成三人小組,給將來教院條例的改寫提出建議。「他們在社會上極具聲望,曾出任大學校董會主席或校長,對高教界貢獻良多。就教院正名可能涉及的修例部分,我十分感謝他們在百忙中提供寶貴意見。」張校長希望三位專家在教院變為大學後,成為改寫條例道路上的明燈。
教院高層向傳媒及廣大市民拜年。(灼見名家圖片)
教院高層向傳媒及廣大市民拜年。(灼見名家圖片)
「教資會的報告6月會有眉目,如果意見正面,我們將會開始推動改名的進程。」張校長回應關於改名的進程,同時透露目前最有可能的是成為香港教育大學或香港師範大學(即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或 Hong Kong Normal University)。張校長希望升格後的名字可以最自然、直接地反映出教院本身的 role and mission (角色和使命),即培訓未來的老師,為香港社會服務。被問到是否會舉辦徵名活動時,張校長表示會非常重視舊生(校友)、同事及教育界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同時他希望多些人參與,不排除到時會通過網路這種簡單、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進行改名的投票。「這也可以讓香港社會上的更多人關注教育學院。」在被問到如果有富豪捐款並要求冠名的話將如何應對時,張校長表示對於捐款非常歡迎,但作為一間公立大學,教院的名字無論如何都要反映出自身的使命,認為「以個人名字放在大學前面不太合適。」

大學頭銜有助國際化

除了名字之外,對於教院內涵方面的修改的宗旨和其他大學一樣,將參照本地和海外其他大學的「好橋」(好點子),希望更改後的條例能夠更好地反映將來香港社會的需要。關於校監人選這個有爭議性的話題,張校長表示八間公立大學都是遵照傳統,由特首來擔任校監。「脫離傳統的話會比較奇怪,但無論如何這間公家大學需要一定的公共監察,為社會服務。」
關於學術自由、學術自主的問題,張校長坦誠表示,這是所有大學都很注重的一個目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 bottom-line(底線)。「通識教育是為了培訓學生進行獨立的、規範化的思考。多元化、多方面來完善這個培訓的過程是目前需要做的。」
張仁良校長認為大學這個頭銜的重要性主要作用於學校國際化的進程。擁有豐富海外經驗的他表示,「在國外,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主要是給老師提供在職培訓的課程,如果沒有大學的頭銜,對於教院國際化的進程將是很大的一個阻力。」張校長也承認,老一輩的家長也會覺得大學是高級一些的,而對於這種傳統的普羅大眾的想法,一時三刻也無法改變,只能通過改名,同時進一步推進教院和海外的合作與交流,加強學校自身的實力。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