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健靈慈善基金舉辦「你我的香港 Our Hong Kong Forum」講座,早前邀請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主持講座,主題為「怎樣栽培香港快樂的下一代」,與幾位香港幼兒至高等教育教育家,包括:方方樂趣教育機構創辦人邊陳之娟博士、瑪利曼小學校長何建儀﹑聖保羅男女中學校長陳黃麗娟﹑遵理學校創辦人梁賀琪和著名專欄作家查小欣,探討如何透過適當的教育方法及技巧,讓香港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及成長。講座吸引不少教育界人士及家長帶同子女參加。本社整理當天講座內容,分3篇陸續刊登。
學習待人之道 實踐全人教育
陳美齡:我對教育十分有興趣,今日的講座圍繞教育,請來頂尖的教育家針對不同年齡的小朋友,就各種教育方法及技巧作交流。作為教育工作者,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什麼呢?
何建儀:教育一定是「育人」,不只是思考傳授什麼知識,而是教曉學生如何「做人」、認識自己、發掘才能、與其他人相處。我們生活在團體當中,如果孩子不懂與身邊的人、社會和世界相處,那我們並沒有盡好教育的責任。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給小朋友相應的支援,幫助他們學習和認清自己的能力。Ken Robinson在The Element提及,如果能幫小朋友找到他們的興趣,而且能夠做得到,若兩者能配合,那這個小朋友就會快樂、自由。我希望我校的小朋友能做好人,找到自己喜愛的事物,並努力將其發展為一技之長。我校開展了「3年計劃」,重新建立價值教育,培養一個小朋友的美德是最重要,我們希望學生能具備責任感、感恩、關愛、堅毅、誠信和智慧等六大特質。
陳黃麗娟:多年前我探訪上海的學校,其中一個校長說:「送我一個孩子,還你一個棟樑人才。」我深受感動。我的教育目標是「成人、成才」,「成人」是價值觀和品格的培育;「成才」是有能力和才能。近年我十分認同正向教育(Positive Education)的理念,教育要使孩子走向豐盛人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正面的情感、正確的生命目標、身心健康和對社會有貢獻,而快樂的根源是基於自信和成果。
讓幼兒擁有快樂人生
陳美齡:學校除了品德培育,亦重視孩子的自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那幼兒教育如何讓孩子擁有快樂人生呢?
邊陳之娟博士:最要緊是讓小朋友在學校開心、有自信心、受尊重。不可少看兩、三歲的孩子,他們有自尊心。我常常提醒老師和家長,如果小孩子受教訓時低下頭、不作聲,就表示他們意識到;如果你再當眾責罵,他會更沒面子。出了狀況也要跟他們單獨傾談,很多人不相信這套方法。曾經有老師遞了些東西到孩子面前,孩子就立刻跪下,掩面大喊:「我不敢了,以後也不敢了!」這是很可悲,因此我經常叮囑老師不可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要盡力而為。
我有四個子女,常常被他們弄得團團轉,但我給自己一大忠告—「忍」。要孩子從小快樂成長,家長要懂得忍。我亦會每天與他們分享在學校的工作情況、困難。透過分享,我們成為好朋友。小時侯,我給他們空間嘗試,從中觀察及提醒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培養一技之長。很多人質問我是否要求子女當醫生,但我從來也沒有。大女兒要選科、拍拖時,也問過我的意見。因此,我認為不一定要向小朋友施壓、喊打喊罵,反而從小多花時間跟他們溝通,讓他們開心成長。另外,家長的鼓勵亦很重要,小朋友學習很需要家長的伴陪。我也犧牲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每日睡前的時間亦很寶貴,孩子喜歡睡前故事、談心事。不論家人、學生,永遠也不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同樣重要,教育更是無處不在。
適當壓力有助學生成長
陳美齡:我們要尊重孩子,聆聽他們的需要,給他們選擇。我很贊成要配合孩子的喜好,隨他們選擇。那梁女士的教育目標又是什麼呢?
梁賀琪:我的教育目標是賦予小朋友更多的能力去選擇。若上一世紀沒機會接受教育,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全都落在丈夫身上。正因為我們今天有受教育的機會,我們才有機會選擇快樂的人生。再者,我們還要有選擇的能力,因為有選擇不一定等同快樂。常常有人提及「智仁勇」,如果沒有智慧,會選擇錯誤,錯誤的選擇會帶來遺憾,遺憾會使我們不快樂。假如我患了病而沒有足夠的知識作出選擇,病情可能會惡化、甚至死亡,更遑論追求快樂。因此,教育是讓孩子有選擇和選擇的智慧,才有足夠智慧選擇理想的人生。很多孩子都很出色,但並不代表他們快樂。
我絕對反對孩子不用承受壓力的觀點,反而適當的壓力是有需要,若孩子從小到大都完全沒有壓力,他在社會是無法生存,苦果終歸學生承受。當然壓力不可過大,但完全沒有壓力也有問題。而減輕壓力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是陪伴,有家長的陪伴固然好,正如陳美齡陪伴3個兒子成長,送他們入讀史丹福大學,家長的陪伴向孩子說明他們不是孤獨一人,遇到問題時父母會在他們身邊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支援是十分重要。
陳美齡︰遇上難題時,我們也要Google,我會邀請他們一起Google,查找答案。
梁賀琪:學校教育亦同樣重要,外國亦流行在家教育,但在香港或華人社會,成功的案例相對較少,陪伴不單由家庭提供,學校也要有,甚至在補習社都要有。每年遵理學校也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大型模擬考試,現時的制度只有一個考試,考生第一次參加公開考試的壓力很大。假如學生有同伴,自然可以幫助減壓,所以陪伴對孩子對抗敵人、克服困難是十分重要。
愛上學習 播下正面思維的種子
陳美齡︰我們要和孩子一同奮鬥。查小欣女士則表示要向教育制度說不,那你的教育目標是什麼呢?
查小欣︰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狡猾的媽媽,有些家長會告訴孩子颱風時不用上學太好了,但我會說:「颱風休假上少一天學,又學少了知識!」兒子第一次放復活假就問我︰「媽媽,學校不要我了嗎?不用上學怎樣學習?」孩子喜歡上學,對知識有渴求,他亦明白快樂是很簡單。不過,他也有壓力。考試令他很煩躁、壓力很大,我們也吵起架來,導致母子感情很差。於是我也不理會他,讓他先冷靜。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捉住我的手,跟我說︰「對不起,媽媽。因為快要考試,我太緊張、很大壓力,所以我不開心,你跟我說什麼我也不開心。」我就反問他:「你現在發完脾氣,又令我這麼生氣,是不是考試成績會更好?我知道發惡是很辛苦,不要被一些沒用的情緒阻礙,應該想想如何取得好成績。」此後他再沒有被壓力困擾。過程中,我有很多身教、具質素的相處時間,話語中亦有很多正面訊息。因此,教育是讓孩子能正面處理人生,我也知道大家很緊張孩子的起跑線,但實際上這只是騙人技倆。
陳美齡︰正面的思維的確可以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我在大學任教多數出任訪問教授,我希望學生上課前後要有所不同,否則我不配領薪酬。我的目的是讓他們有多一點自信,發掘更多可能,並從知識中看到一個新的自己,更有信心去追尋。至於我的3個兒子,我的教育目標是他們能做一個好人、一個快樂的人。只要他們早上起床可以帶着好心情享受新的一天,我已經是成功的媽媽。教育是讓小孩子有夢想,打開窗子給他們看看,讓他們知道有很多機會,只要有信心,就一定有路;教育可以給他們工具,學習品德和知識,追隨自己的夢想。教他們踏出第一步,縱使前面是黑洞,也給他們勇氣行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路。即使遇上錯折,也能堅強站起來。若運氣好,一早成功,也要教他們謙虛,要懂得分享自己的成功,不單是一人的功勞。我不知道孩子以後會怎樣,但這些種子卻一早放在他們心裏。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