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滂沱大雨期間,維多利亞公園內外,參加遊行的示威人士絡繹不絕。根據大會及警方所公布的參與人數,有頗大的落差。其實兩者是不能直接比較的兩組不同數字。若以流水宴為例,假設在香港會議中心大禮堂舉行,而禮堂容量為100圍,以每圍十人計算,總容量為1000名賓客。這就是相等於警方公布的數字,就是場地的總容量。這當然不等於參與宴會的總人數,而這就是相等於大會公布的數字。總括來說,無論如何參加的人是非常之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明眼人來說,所有參加示威的眾多人士,都是以行動表達深深不忿的情緒。
各傳媒都有分別訪問不同的參與人士,除卻所謂五大訴求之外,他們心目中最具大的疑問都是與警方執法準則有關,其中最突出的三例就是元朗白衣人事件、深水埗狹窄的內街施放催淚煙及尖沙咀警署外少女眼部受傷,這都是不少人隨口提及警權過大的鮮明例子。
警方記者會成效值得商榷
警方現時每日都會舉行記者會,安排不同指揮官交代最新衝突情況、拘捕數字,以及澄清網上謠言,安排與佔領運動期間相似。然而,針對警方涉嫌濫權的指控,如上述三例則未有因高層每天「解畫」而減輕,不少記者在過程中紛紛提出有力的反駁,令警方在輿論上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
警方每日派員出來「解畫」,當然是搶佔輿論的方法之一,但成效是否足夠值得商榷,特別是警方需要隔日才能在鏡頭前回應指控。面對電光火石的衝突場面,以及急速變化的局勢,警方應善用社交媒體及通過傳媒,更快就指控和謠言作出澄清,在近乎一面倒的輿論環境下奪回一些陣地。星期天中午時分,警方利用短訊向市民提醒有大型公眾活動,是一項不錯的新舉措。
其實政府亦要考慮撥配財政及人力資源,招請熟悉青少年熱衷的網上傳遞消息的術語及方式,與這個群體實時直接溝通、向他們傳遞資訊及回應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讓他們感覺到政府對他們的關注、回應他們的疑問。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