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如何提升疫苗接種的比例?

香港社會現時還相當分化,仍有部分人熱衷於拿這類消息來捕風捉影,製造恐怖氣氛,阻嚇有意接種疫苗的積極性。政府有責任提供更多的統計資訊,以正視聽。

香港現時只有40多萬人接種了新冠肺炎的疫苗,約佔全港人數的6%左右。這個比例在亞洲來說不算低;但比起已有超過1億人接種了疫苗(佔人口1/3)的美國來說,卻相差很遠。為及早出現群體免疫的效應,政府必須設想出有效的方法,以促使市民及早接種疫苗。這樣,經濟才能重新起動,市民才有正常的生活過。

香港長者無需優先接種

政府正考慮把16至29歲的年輕人群組也列入為優先接種人士。我認為這是一項正確的考慮,應盡快落實。年輕人在社會上比較活躍,散播病毒的機會比較大,應加緊處理。再者,年輕人身體狀況普遍比老年人好,接種後出現嚴重反應的機會應該較小。這會令市民感到接種疫苗會很安全,願意及早去接種。

在剛開始有疫苗時,政府曾仿效外國,推動65歲以上的年長一族優先接種疫苗。我覺得這種做法不適合香港。外國是疫情已傳播得很普遍,醫院的深切治療部都已接近癱瘓。老人家一旦染病,需入深切治療部的機會很高,失救的比例也很高,所以才需要優先處理。香港沒有這種情況,可讓老年人遲一步才接種。老年人接近自然死亡的年齡,不打疫苗也會不斷有人死亡;但打了針之後死亡,就會被懷疑是疫苗出了問題。

2019年,香港死了48106人,平均每日有132人死亡。如果每日有1.2萬人接種疫苗,這1.2萬人中,按比例也有2個人會有機會死亡(不一定與疫苗有關)。現在疫苗已接種了近一個月,接種後出現的死亡個案約10個,比自然死亡的可能性還要低。先後關係不等如因果關係,但市民有這樣的聯想,亦是人之常情。

建立疫苗護照方便市民

香港社會現時還相當分化,仍有部分人熱衷於拿這類消息來捕風捉影,製造恐怖氣氛,阻嚇有意接種疫苗的積極性。政府有責任提供更多的統計資訊,以正視聽。

與此同時,政府必須向接種了疫苗的人士提供更多的方便,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接種疫苗。譬如:食肆、會所等經營者,若能確保服務對象都持有疫苗證書,就可以坐10人一枱,而招呼客人的總額,亦可放寬到原先的3/4。相信一定會有食肆不怕麻煩,在門口設檢查站。

一定會有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這等同歧視不想打疫苗的人,政府無權剝奪人們在社會活動的自由權。但現實是西方國家亦在籌備設立疫苗護照,實質上亦是給予打了疫苗的人有更多的方便。這類為健康理由而設置的限制與歧視風馬牛不相及。

近日,香港的疫情已有所緩和,很快就有條件與別的地方建立旅遊氣泡。第一輪可先爭取與內地、澳門、台灣、新加坡等疫情較輕的地方互相開放,繼而爭取與日本、韓國、泰國等地方開通。屆時,想去旅遊與公幹的人,都會主動去打疫苗。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